-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 推薦度:
-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 推薦度:
-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2000字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通用15篇
當(dāng)閱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1
《穆斯林的葬禮》這部作品描寫的是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fā)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nèi)容而又扭曲的愛情悲劇。一個是玉,一個是月,作者運用了穿插的寫作手法,為我們展現(xiàn)一個穆斯林家族的風(fēng)俗特色和戲劇人生。
古都京華老字號玉器行奇珍齋的主人梁玉清,原是回族的底層琢玉人。他家有兩個女兒,長女君璧長于心計,次女冰玉聰慧善良。一天,有一位長者帶著一名少年去麥加朝圣路過梁家,少年被眼前精美的玉器所吸引,決定留下當(dāng)學(xué)徒,這就是本書主人公韓子奇。師徒兩人正為一件訂貨勞作,這是專做洋人買賣的匯遠齋定做的`“鄭和航海船”。鄭和是回族的英雄,他們決心做好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細刻將在中秋佳節(jié)完工。不料,梁亦清突然暈倒在轉(zhuǎn)動著的玉坨上,船毀人亡。為了抵債,韓子奇到匯遠齋當(dāng)了學(xué)徒,苦熬三年終成行家。他回到奇珍齋娶了長女君壁,決心重振家業(yè),十年之后名冠京華,又得貴子取名天星,幸福度日?墒侨湛芮秩A戰(zhàn)爭爆發(fā),韓子奇擔(dān)心玉器品被毀,隨英商亨特來到倫敦。妻妹冰玉不顧姐姐反對,偷出家門執(zhí)意隨姐夫遠行。冰玉在孤獨的異國他鄉(xiāng)與韓子奇相愛,并生下女兒新月。
戰(zhàn)后一同回國,姐姐不容兩母子,冰玉決定帶女兒遠走他鄉(xiāng),韓子奇苦求,留下女兒。新月逐漸長大,楚楚動人,才華橫溢。上學(xué)后與班主任楚雁潮產(chǎn)生愛情。因楚系漢族,為梁家反對,他們的愛情卻在阻撓中愈加熾熱。新月紅顏薄命,因嚴重心臟病不幸逝世,楚雁潮及新月一家悲痛欲絕。韓子奇瞬間蒼老,母親也終于明白自己的過錯,哥哥,嫂子挑起了家里的擔(dān)子。后來韓子奇、梁君壁相繼去世,韓天星也有了一雙子女。多年以后,冰玉回來了,但一切早已物是人非……
讀完這本書,我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尤其是天星與新月深厚的兄妹情,韓子奇與新月血濃于水的父女情,楚雁潮和新月惺惺相惜的愛情,深深地感動了我。文中韓子奇因病住院,新月也隨之病倒,彼此牽掛惦念,這樣的親情怎能不使我潸然淚下?一想到新月那無盡的呼喊,仿佛印在我的腦海,讓我不能忘懷。回想起我因發(fā)燒病倒,媽媽一直守在我身邊,一夜沒合眼,眼睛紅紅的。當(dāng)我醒來的時候,看見媽媽那憔悴的臉龐,聽到噓寒問暖的話語,不由自主的流下眼淚,我感受到親情的溫暖無私。
這本書刻畫了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反映了穆斯林生活的圣潔詩篇,一個平凡而閃光的心靈世界。作文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2
一個穆斯林家族,兩段發(fā)生在不同時代的愛情,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六十年間的興衰……這就是霍達震撼人心的作品——《穆斯林的葬禮》。
霍達用穿插的筆法,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玉的世界,一個月的世界。
“玉王”韓子奇,天生聰穎,為報師恩娶梁君璧為妻,有子天星,夫勤妻賢,事業(yè)之路蓬勃發(fā)展,一家人生活平和而溫馨。
抗戰(zhàn)爆發(fā)了,他與妻妹梁冰玉攜帶珍寶遠赴英國發(fā)展。在倫敦,深深迷戀冰玉的亨特之子奧立弗在大轟炸中不幸喪生,那一刻,病重的梁冰玉在孤獨、思鄉(xiāng)的情況下與韓子奇萌發(fā)了愛情,此時那個以前只知道事業(yè)只知道報師恩卻不懂什么是愛的韓子奇,心境也仿佛一下子被喚醒,兩顆心緊緊地相貼,眷戀的眼神里透露著纏綿。而新月便是他們愛情的結(jié)晶。
這是一段驚心動魄又順其自然的愛情,但又是一段不該有的遺憾的愛情,它為封建思想不容,為伊斯蘭宗教規(guī)不許,也許只是因為韓子奇早有妻室,總之他們的愛情注定了是一場悲。喉n子奇回國后兩人永遠的分離,從此女兒新月生活在一個死氣沉沉的家庭里,一直到生命的結(jié)束。
如果說這段愛情的悲劇應(yīng)歸罪于時代落后思想的禁錮,刻板教規(guī)的嚴酷,那另一段愛情我們應(yīng)如何評價呢?
韓新月,一個善良、純潔、開朗的`女孩,一個充滿青春活力的生命。在家里,她雖然如春天的陽光溫暖著每一個人,可她從心底里深深渴望的母愛只能從那張照片中隱約感受,卻永遠得不到。
新月逐漸長大成人,以優(yōu)異成績?nèi)缭缚忌媳贝。上學(xué)后與班主任楚雁潮發(fā)生愛情,兩人相識相知相愛,美好卻又短暫、坎坷。
因宗教信仰楚燕潮得不到新月家里的接納,尤其是母親,百般阻撓。但什么都阻擋不住兩人那純而又純的愛情:沒有任何企圖、任何奢望的愛情,他們只追求兩心相融、兩情相悅,志同道合。正當(dāng)他們都為之努力時,新月因嚴重心臟病不幸逝世。楚雁潮悲痛欲絕……
有時候真的不明白這到底是病還是命,愛情應(yīng)該背負著什么?為什么這個本就殘酷的世界就不能容下這樣一個美好的生命?一段美好的愛情?
正如作者所言,她是為人心作傳,無論是優(yōu)美的還是殘酷的,人的心靈,壓倒一切,鎮(zhèn)住一切。新月之死,令人悲痛欲絕。新月之死,是祝英臺之死,是纏綿的,又是壯烈的,不只是柔情感人而是蒼天泣血。人們的心志正是從這悲劇之美中得到凈化的。
暮色悄悄的降臨,婆娑樹影漸漸和大地融合,西南天際,一彎新月出現(xiàn)了,淡淡的,朦朧的,若有如無。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3
這是一本大名鼎鼎的書,曾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xué)獎,因而它出此刻太多書單的推薦里。宗教與歷史總是有些沉重,甚至讓人窒息,“1258年,旭烈兀攻占巴格達。”,因而它以往安靜地躺在我的iPad和kindle里。
直到有一天,我最終翻開了它,閱讀了它,拋開宗教的外衣和沉重的寓意,僅僅注視書中人物充滿吊詭的人生,才又一次領(lǐng)悟,有些人總是輕輕地出此刻我們的生命里,就像是天邊一朵云進入了視野,離開的時候卻總是撕心裂肺、重如泰山。
韓子奇,最早出此刻故事中的名字叫“易卜拉欣”,這是一個經(jīng)名。他刻苦鉆研、臥薪嘗膽、忍辱負重,直到臨死才吐露自我的身世,性格上存在很多反轉(zhuǎn)。僅僅因為去討一口水喝,他是那樣偶然地出此刻梁家的生活里,又僅僅因為打破一只玉碗,他又緊緊鑲嵌融合在梁氏姐妹的生命里,直至死亡。
韓新月和楚雁潮,他們的相遇充滿了戲劇性,就像是舞臺劇一段簡便的獨白,并沒有預(yù)示出杯具的結(jié)尾?蓮拇艘院,所有的一切便開始急轉(zhuǎn)直下。韓新月在臨死之前最想見的人是楚雁潮,楚雁潮在韓新月葬禮十余年之后仍舊動情地拉著《梁!贰
還有不能忽略的韓天星,他對所有的人都飽含熱愛,卻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品嘗生活的苦果。那里面有缺少父愛的童年、因故夭折的求學(xué)之路、失去愛人的痛苦、對妹妹的'無能為力、還有對平淡生活的理解。他遇上的所有的人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死亡,不僅僅是人類無法躲避的最終歸宿和沉重話題,更是作家對人物命運的慣用處理方式。比如余華的小說中多是死亡的盛宴、莫言的小說里又充滿殺戮的狂歡。沒有什么比死亡更能清理一個人的命運了。因而小說中人物的離去總是伴隨著沉重、心碎的、令人唏噓的死亡。
小說來自于現(xiàn)實的演繹。同小說中一樣,一些人的到來總是風(fēng)輕云淡,讓人有可是是生命中普通一天的錯覺;同小說中不一樣,他們的離開并非僅僅是死亡,還有僅僅是離開。但無論是死亡還是離開,最終的結(jié)局都是淡忘——這是人的本能:記住完美,忘記悲傷。在現(xiàn)實中,也許楚雁潮仍會去韓新月的墓地拉《梁!罚K究會鎖住悲傷。這才是人之常情。從更大的道義上講,對死者的最大不辜負正是好好地活。
所以,淡忘才是最沉重的離開,沉重到一些人仿佛從來沒有出現(xiàn)。
有人說,這本書中感情過渡得不自然,無論是韓子奇和梁冰玉還是韓新月和楚雁潮,他們之間的感情進展的總是有些匪夷所思,尤其是韓子奇和梁冰玉之前沒有任何兆頭,卻在半章之內(nèi)成了夫妻。在這點上,我認為作家是了解自我作品的缺陷的,正如陳忠實必須明白《白鹿原》中田小娥鬧鬼的情節(jié)破壞了小說的整體性,在反復(fù)修改之后依然決定這樣寫,那必須是蘊含深意的,就像是斷臂的維納斯。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4
讀完這本《穆斯林的葬禮》,感觸很深。窺探這本書,能看到人性的弱點,能品到人生的無奈,更能悟到生命的價值。
讀完后,不知該怎樣評價書中所展現(xiàn)的血肉豐滿的人物。因為作者以她深刻的內(nèi)涵塑造出的形象都是讓人充滿激情的。世俗的人們?yōu)槌墒炱,處處透露著乖巧的韓新月和才華橫溢,富有職責(zé)感的楚燕潮的愛情悲劇而深深的惋惜,為梁君壁事事追求完美,吝嗇的毀掉兩對人命運的行為而遺憾。但憤慨后,也覺得她很可憐,畢竟韓子奇曾給予過她傷害,她有權(quán)利為自己。梁冰玉應(yīng)該是本書中最值得同情的人了,因為那個以前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個性的女孩兒,最終卻成為一個風(fēng)燭殘年的老人,獨自漂泊他鄉(xiāng)。
在這本書里,你會找到兩條不一樣的人生道路,雖然他們最終歸結(jié)到了一齊,命運卻是如此的相似。
穆斯林,這個詞的背后,更多的是宗教。而宗教這兩個字,往往流露著某種神秘。于是,人們對它的葬禮似乎更會產(chǎn)生一種神秘感。于是,作者從一開始就將讀者引入了他的圈套,一步步走近人生的哀歌。韓子奇從流浪而來,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朝拜者把他送到了故事的中央;新月也在流浪中誕生,是命運將她送別在一段動人的感情故事里;新月的母親也在結(jié)束流浪之后,才找尋到一點往昔的'生活痕跡。而對于任何人來說,流浪本來就意味著哀愁。而流浪,最終以葬禮為終點,結(jié)束了它那鐵一樣的步伐。
仍舊是兩條人生路。一條是恩怨分明的不歸路,一條是愛恨情仇的死胡同。在老玉匠死去的那一刻,韓子奇就注定要為此而演繹一段糾結(jié)的故事。家恨與國寶聯(lián)系在一齊,即使在那些寶玉漂流國外,遭受二戰(zhàn)洗禮的時候,家,卻因距離產(chǎn)生了更多的恨。讀者同情新月,也同情韓子奇。有些東西是無法預(yù)料的,新月的誕生,也許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錯誤。然而,新月卻又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是一個狂亂的時代,她的師生之戀只有走向死亡。生命在命運面前似乎有些微不足道,而“葬禮”卻由此而來。我在韓子奇說要忍辱投向仇人的時候就聞見了“葬禮”的味道;而在新月臨死的時候,“葬禮”終于迎來了高潮。
讀完這本書,會發(fā)現(xiàn)胸中有股難以釋懷的悲痛。作者最終以一段冷清的描述讓新月的母親再次出場,這但只是讓所有人的心中更添幾分灰霾。許多事情已經(jīng)過去,再找回來時卻是早已失去的那部分生命所鳴出的絕唱罷了!赌滤沽值脑岫Y》能給人留下的,不單單是悲戚的沖動和直擊心頭的顫抖,它能夠教會我們的,還有那一份純真的對于命運的卑微。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5
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榮辱興衰,三代人的命運沉浮,五段內(nèi)容不同卻又交錯扭結(jié)的愛情悲劇。
這是一部穆斯林圣潔的詩篇,具有悲劇的美感。書中刻畫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梁亦清、韓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韓新月、韓天星……
看到梁君壁,我首先想起了《紅樓夢》中的鳳姐,同樣剛強的性格,同樣是家中的實際掌權(quán)者。她總是費盡心機的讓事情按照自己設(shè)想的方向走,其中包括讓兒子天星娶了他不愛的陳淑敏;送走愛上自己丈夫的親妹妹;拆散女兒與楚雁潮,只因他不是回回……她固執(zhí)的認為自己做的都是對的,可到最后這所有人包括她自己都沒有得到幸福。
韓子奇,愛玉如命。正是因為玉,他遠走異鄉(xiāng),與妻子的妹妹產(chǎn)生了愛情。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他與梁冰玉的'愛情是純潔的。然而回國后,面對妻子的質(zhì)問,他退縮了。他不敢跟冰玉離開博雅宅,他舍不得苦心收藏的玉,他不敢面對離開后親朋好友、左鄰右舍的指責(zé),所以他懦弱地留了下來,也留下了女兒韓新月。冰玉一個人離開了。冰玉是一個有主見,勇敢地女孩子,她渴望純潔的愛情,一旦發(fā)現(xiàn)愛情變了質(zhì),便決絕地離開;她同使又是一個可憐的女孩子,一次次遭受感情上的傷害。但最終,她大徹大悟。
韓新月,宛如一條活潑的小溪貫穿全書。這本應(yīng)該幸?鞓返呐⒆訁s因為心臟病突發(fā),一下子跌入人生的劫難。父母的不和,母親的冷漠,無時無刻都在折磨著她。但是楚雁潮出現(xiàn)了,他的愛仿佛一束陽光,溫暖了韓新月殘缺的心房,成為維系她活下去的源泉。她本來可以活更長時間的,而由于梁君壁拒絕楚雁潮的提婚這一風(fēng)波起,掀開了可怕的命運劇變,十幾年來的猜想被證實,喊了十幾年的媽媽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而自己的親生母親不知現(xiàn)在何方。韓新月死了,她一直盼望著天亮,卻在天亮?xí)r死去,這是怎樣慘痛的悲劇。但我相信韓新月是幸福地走的,雖然帶著許多遺憾,但有那么多的人愛著她:父親、兩個母親、姑媽、哥哥、嫂嫂還有楚雁潮。她想一個墜落凡間的天使,匆匆的來又匆匆的走,想必是天上的真主舍不得她在凡間太久吧。
人世間上演著一幕幕的恩怨情仇,悲歡離合,唯有玉的長河,亙古不休。
節(jié)選:
啊,安拉!寬恕我們這些人:活著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人,男人和女人。
啊,安拉!在我們當(dāng)中,那讓誰生存,就讓他或在伊斯蘭之中,你讓誰死去,就讓他死于信仰之中。
啊,安拉!不要為著他的報償而剝削我們,并不要在他之后,把我們來做實驗!
——穆斯林葬禮上的悼詞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6
“暮色悄悄地降臨了墓地,婆挲樹影漸漸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滿目雄渾的黛色,滿園溫馨的清香。
西南天際,一彎新月升起來了,虛虛的,淡淡的,朦朦朧朧,若有若無。
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樹影旁,響起了輕柔徐緩的小提琴聲,如泣如訴,如夢如煙。琴弓親吻著琴弦,述說著一個流傳在世界的東方、家喻戶曉的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
梁冰玉在琴聲中久久地位立,她的心被琴聲征服了,揉碎了,像點點淚珠,在這片土地上灑落。
天上,新月朦朧;
地上,琴聲縹緲;
天地之間,久久地回蕩著這琴聲,如清泉淙淙,如絮語呢喃,如春蠶吐絲,如孤雁盤旋!
這就是我所喜歡的《穆斯林的葬禮》的結(jié)尾。
很早就聽說過這本書,但一直很遺憾沒有真正認真拜讀過,這次“偶然”的機會,終于使我有幸一睹它的風(fēng)采,想寫下些什么,卻又不知從何下筆.那個彌散著淡淡的憂傷的月與玉的'意境讓我不忍下筆,似乎稍不留意就會打碎這個絕美的意境。
這是一部反映穆斯林生活的圣潔詩篇;一部映射普通大眾生活的歷史之;一部折射平凡卻辛酸的愛情故事的縮寫;一部展現(xiàn)奇異而又古老的民族風(fēng)情的真實畫卷。這部長達50萬字的長篇小說,以其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nèi)涵、冷峻的文筆,對穆斯林信徒的日常生活習(xí)慣、婚喪嫁娶習(xí)俗做了全面、徹底的描繪。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展現(xiàn)了廣闊的生活畫面。作品中人物活動的時間,上迄二十世紀初,下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活動的范圍從亞洲到西歐,描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給人類帶來的的沉重災(zāi)難,還有鮮為人知的穆斯林的生活習(xí)俗、玉器行的歷史和感人的故事情節(jié)。它不僅是穆斯林的葬禮,也是愛情的葬禮,圍繞著幾代人的似乎“扭曲”的愛情書寫穆斯林人的生活。
讀這本書,就如同走進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被書中美麗的言語和措辭深深的吸引了,不管是對于景物的描寫,還是對于環(huán)境的襯托,作者運用的詞語都那么的恰到好處,讓人忍不住拍案叫絕。我覺得它是現(xiàn)代中國百花齊放的文壇上的一朵異卉奇花,挺然獨立。它以獨特的情節(jié)和風(fēng)格,引起了“轟動的效應(yīng)”就不以為怪了。讀完這本書,我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心中的悲痛與遺憾久久不能釋懷,我甚至抱怨作者為什么如此殘忍,要賦予一位完美的妙齡少女如此苦難并短暫的一生,要拆散一對真正相愛的人,讓他們明明相愛卻又無法逾越這陰陽兩地的隔閡,死了的人解脫了,而活著的人呢?依然要承受物是人非的痛苦。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7
《穆斯林的葬禮》一書中以韓子奇的成長經(jīng)歷為線索,一兩代人之間的故事情節(jié)展開,展示了人世間的冷暖、丑惡、親情、觀念等,啟發(fā)人們?nèi)ニ伎既松谑缿?yīng)該做那樣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劇,悲劇也是幸運的,因為他畢竟完成了并非人人都能完成的對自己的心靈的冶煉過程,韓子奇畢竟經(jīng)歷了并非人人都能經(jīng)歷的高潔、純凈的意境。人應(yīng)該是這樣的大寫的“人”。人的心決不單單是解剖圖畫上的那顆有著什么左心房、右心房的心臟。
主人公韓子奇小時候是一個被師傅領(lǐng)養(yǎng)的孤兒,因害怕師傅拒絕自己編謊話說自己是基督教徒。后因長相英俊有對瓷器有著特殊的喜愛被新月的祖父看重,手留在店里當(dāng)員工。大小姐慢慢的喜歡上了韓子奇,很快的發(fā)生了一場變故,老爺子因不能按期做好客人所預(yù)購的瓷器被小人陷害,導(dǎo)致傾家蕩產(chǎn)。韓子奇為了重整店里的事業(yè),自愿當(dāng)賊人店里的員工,經(jīng)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終于靠著新奇的技術(shù)打敗了他人,重振店里的局面。韓子奇認為有責(zé)任管理產(chǎn)業(yè),與大小姐成婚,不就有了兒子天星。本該幸福的生活下去,然而一場國家級別的戰(zhàn)爭不得不出國,二小姐從小就對這個名義上的姐夫存在依靠和愛意,偷偷地跟隨韓子奇出國,兩人慢慢的產(chǎn)生了愛情并有了新月。戰(zhàn)爭結(jié)束回國后,二小姐沒有臉面見大姐再次離開了家出國。大小姐一直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對新月很不好,韓子奇用自己全部寵愛著女兒新月。
韓子奇是一個好父親,經(jīng)歷了道德上的煎熬在妻子的冷言冷語中活著,到臨死的時候終于說出了不是基督教的事實。他的一生磨難重重,有責(zé)任感,放棄了自己的愛情,同時也是一個優(yōu)秀的父親。
天星從小就知道新月是自己小阿姨的女兒,一直用自己的全力疼愛著妹妹,第一個月的工資就給新月買了當(dāng)時最流行的衣裙,支持者新月的一切選擇,充分展示了一個哥哥對妹妹的無私的愛。大小姐同樣也是一個悲劇的代表,經(jīng)歷了妹妹和丈夫的背叛,默默地經(jīng)營著一個家庭,不希望新月重蹈她母親的道路,堅決反對新月上英語學(xué)院就讀。星月在學(xué)校慢慢的與自己的老師發(fā)生了戀情,遭受到了母親的`反對。新月從小就有心臟病,因父親遭遇車禍又再次引發(fā),導(dǎo)致失去了生命。她的老師也陷入了在他人看來不道德的師生戀,因新月的死而消沉。
新月是新生思想的代表,敢做敢愛,頂住世俗的輿論與自己的老師發(fā)生了戀情,體現(xiàn)了新思想新人生的追求路。堅守自己的觀念,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實現(xiàn)理想、幸福。幸福掌握造自己的手中,要敢于去面對、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這本書告訴我們要有責(zé)任,有擔(dān)當(dāng),有悔過的心,有對他人的愛,有追求幸福的勇氣,同時還要有一顆寬容的心。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8
“悄悄問圣僧,女兒美不美?”女兒美不美?自由戀愛如今最美,但又有誰能想到在離我們不遠的那些年代,愛情仍然受著許多的羈絆。
楚雁潮,韓星月,這兩個年輕的生命,在霍達筆下,勾勒出一段交織于宗教、社會、年代的亂位愛情,上演了一出現(xiàn)代版的《梁!。
博雅老宅,依舊是那座老宅,百年不變,千年不倒。一切還是當(dāng)初的那個樣子,只是如今的老宅門前多了一副牌子——“文物”。沒人知道,老宅曾經(jīng)的記憶是怎樣的。
事情應(yīng)該從何說起?韓子奇還是韓星月?
星月沉思著,她呆呆的看著照片,想不明白為什么母親會如此對待自己,絲毫看不出一個母親對孩子的疼愛。
大學(xué)里,星月認識了楚老師,從此,正值青春的星月墜入了愛河。盡管,時間不長。
上天嫉妒星月,嫉妒她的美貌,嫉妒她的聰慧,嫉妒她的人生。于是,他趁星月不注意,在她的心臟上動了點兒手腳,星月也并不完美。
如果說,愛一個人沒有錯,那么意外可以當(dāng)做不愛的理由嗎?
星月病了,因為心臟。她不能去學(xué)校了,病魔隨時可能會要走她那微小的生命。她每天呆在醫(yī)院,看著陽光撒進屋內(nèi)。她在努力著,希望早點回到學(xué)校,回歸原本就平靜的生活。
楚老師的.陪伴,讓星月的心情好了許多,他們彼此確定了心意。憧憬著屬于他們的未來。
可回回這個身份,注定他們不能在一起。宗教,阻擋了他們愛情的第一步。
病魔折磨著星月,愛情折磨著雁潮,……
相愛之人,卻無法在一起。
不幸終于降臨,星月死了,楚雁潮親自埋葬了她。被埋葬的,還有他那顆早已百孔瘡痍的心。
愛情到了最后,竟是這樣的結(jié)果,真是令人唏噓不已。
老宅最后的回憶,停留在星月和雁潮那里。他們也是它曾經(jīng)的主人,它的記憶在繼玉魔老人后,從他們開始,又從他們結(jié)束。它度過的多少春秋,閱過凡世多少人心,但卻總依稀聽見有一個從遠處飄來的聲音,一直說著:悄悄問圣僧,女兒美不美?女兒美不美?
多少年過去,已不知這是星月死后的多少個年頭,只見已經(jīng)開始老去的雁潮帶著笛子,來到曾經(jīng)的那里,許下自己的承諾。
林子依舊是那片林子,只是,星月的墳?zāi)挂呀?jīng)不見了?礆q月任然靜好,聽風(fēng)聲依舊那樣,看眼前風(fēng)景仍是如此。楚雁潮不為星星,不為月亮,只為星月。
他吹著笛子,依稀之間,仿佛聽到星月回來了,她在喊他楚老師。
梁祝里,愛人最終化成彩蝶,飛向遠方,最終能夠長相廝守?涩F(xiàn)實呢?
也許,在我們看來,這是一段悲傷的戀情。但對于星月而言呢?你是年少的歡喜,喜歡的少年是你。
老宅的記憶,便停于這里,止于此地。它的記憶中,有個女孩叫星月,她是英臺;有個男孩叫雁潮,他是山伯。他們的愛情,已經(jīng)過去,而老宅,替他們記下。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9
之所以被《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吸引,是因為它每一章回的名字。月夢、玉魔、月冷、玉殤、月清、玉別、月魂本以為是一本帶著宗教色彩的書,沒想到一開始便用如此清冷哀怨的字眼震懾住了我。細細看完了這本書,內(nèi)心復(fù)雜,道不清是什么滋味。再啟卷,品之,掩卷,深思,心中才有了一絲了然。
這本書講述了北京的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多年在世代變遷中的興衰沉浮。兩代人圍繞著玉的愛情糾葛是故事的主線,而最后意料之中的悲劇,愛情、親情乃至整個家族的悲劇是由他們心中的恨、痛、無奈、苦楚釀成的苦果。月與玉相間、兩代人的故事相互穿插,時空的變換,游離在兩個年代之間,仿若身臨其境,讓人倍感驚喜。
初讀此書,對愛情的'理解與認識還帶著小女孩特有的偏激、不成熟。直到讀了第二遍、第三遍,才正視理解了韓子奇與冰玉的愛情,也不再那么盲目地去看待一個人。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惡人。立場的不同讓他們走上了不同的路。沒有永遠的對,也沒有永遠的錯,只有永遠的愛。這大抵是我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獲。
玉,象征著財富、地位、身份。
月,象征著純潔、善良、明凈。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玉是風(fēng)雅高潔的象征,古人多以玉來形容比喻自己的品德、氣節(jié)。君子比德于玉就是這個寓意。玉,確實醉人。雖沒有鉆石的璀璨,寶石的富貴,水晶的晶瑩,但它神秘,精致,宥永,富有生命力。
在我看來,玉和月也是代表著兩個時代。君璧、冰玉,兩個以玉為名的美麗女子,相互扶持姐妹情深的碧玉兩人,只因為時代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對愛情、對人生的態(tài)度竟也產(chǎn)生了天壤之別。玉兒對于愛情的執(zhí)著,對于自由的渴望,她的大膽,果敢與無畏,正體現(xiàn)了新時期中國青年的新氣息!而作為舊代婦女的代表,碧兒雖然有著舊時代女性的自強、能干、堅韌,但她的迂腐、落后、不包容、嫉恨,以及對于愛情的盲目、束縛和對于生活的依附,又是我不得不為之悲哀的姐妹的反目成仇,勾畫了先進與愚昧之間的鴻溝,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書中凄美的愛情也為人所津津樂道。它雖美,卻透著無窮無盡的無奈與悲哀。韓子奇,被玉俘虜?shù)囊粋假回族。他的一生,琢玉,賣玉,護玉,守玉,愛玉。視玉如命。我相信他對發(fā)妻是有感情的,但他真正的愛情是能夠和他產(chǎn)生共鳴的人,也就是冰玉。他們的愛情沒有錯,錯在他們的年代,錯在他們相愛的時間。這是一段苦緣,甚至還牽扯到了下一代,但他們是無辜的。冰玉不能接受帶有瑕疵的愛情而遠走高飛,現(xiàn)在看來,當(dāng)初他們義無反顧的愛情真叫人覺得敬佩。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10
這是一本以回族清真教徒穆斯林的宗教文化為背景,講訴琢玉大師韓子奇與其女兒韓新月兩代人糾葛纏繞的故事,章節(jié)交錯的方式,讓故事有穿越時空的感覺。
我讀這本書,一開始是被封面上僅小于題目字號的“最具生命力的茅盾文學(xué)獎經(jīng)典作品”所吸引的,而“穆斯林的葬禮”這幾個字又讓我很有一探究竟的欲望,是死了多少人呢?是多么壯觀的葬禮呢?當(dāng)我身臨其境時,才發(fā)現(xiàn)每一場葬禮,都是對讀者心靈上的一次凌遲。
讀《穆斯林的葬禮》,我欣賞它獨特的敘述方式,章節(jié)交錯,從“月夢”“玉魔”“月冷”“玉殤”到最后的“玉魂”“月別”,以月象征純潔善良的韓新月,以玉影射視玉如命的韓子奇。而層層推進的章節(jié)標題更彰顯了故事伏筆重重,跌宕起伏的敘事風(fēng)格。讀這本書,你會發(fā)現(xiàn)當(dāng)你讀的越深入、越細致,就越能感受到作者于細微之處不易察覺卻又精心的布置。就像在品一杯好茶,殘留著舌尖上的甘醇越往后越濃烈。
讀《穆斯林的葬禮》,我最欣賞它在人物方面精細深微的刻畫。沒有一個角色應(yīng)當(dāng)是完美的,你無法用“好人”“壞人”去界定,他們是你邊恨得牙癢癢,又邊憐惜的鮮活的存在。
韓子奇,在愛與責(zé)任的較量下,他毫無懸念的選擇了后者,然而卻終究無法擺脫愛情的魔障。深受民主自由思想熏陶的梁冰玉與智慧擔(dān)當(dāng)?shù)捻n子奇十多年的朝夕相處中從未動過情念,然而當(dāng)沖出束縛的牢籠,在異國他鄉(xiāng)戰(zhàn)亂流離的三年,他們卻毫無保留地相愛了。也許,愛便是在對的.時間與你在一起。
可那又怎樣呢?愛有多么深刻,痛就有多么深刻?箲(zhàn)八年,作為韓子奇的妻子,梁君壁卻獨自一人帶著年幼的兒子撐起整個家。試想一下,一個女人,她要有多么強大的內(nèi)心才能在國難當(dāng)頭時每天懼怕著丈夫、妹妹與兒子、自己的死亡熬過八年光陰?而八年后,攜“夫”帶子回家的梁冰玉卻在親姐姐面前喊著人格尊嚴,這又是何等的殘忍?梁冰玉毅然決然地帶著自己的人格獨自離去,她是堅強的。韓子奇為著責(zé)任留下,幼小的韓新月卻從小失了親娘,受盡“新”娘的冷漠。
韓新月,似一彎清清的小溪潺潺地流動,滌凈了每個人的心田,似一陣春風(fēng)吹綠了枝椏與春天,似天邊一彎皎潔明凈的新月。她的美,她的善,她與自己老師真誠純潔的愛,讓這本悲劇的書有了明快的樂調(diào)。
然而,正因為有樂,才襯得最后的葬禮多么悲傷。她死了,連天上的月亮都好像要隕落了。
她長眠于地下,穆斯林的葬禮落幕了……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11
人生是一場夢嗎?不,夢醒之后還可以忘卻,人生可以忘卻嗎?
人生是一部書嗎?不,書成之后還可以刪改,人生可以刪改嗎?
人生從來沒有藍圖,度過了人生,才完成了人生.
一口氣讀完霍達的扛鼎之作《穆斯林的葬禮》,猛然在心中多了一份對生命的恐懼.死?生?就在那一剎那,就在你合上你曾經(jīng)努力地睜著你的眼睛的時候,整個世界對于你來說都是黑暗,都是枉然!你曾經(jīng)的理想,曾經(jīng)的希望,曾經(jīng)的追求,曾經(jīng)的奮斗都不過是枉然!
唯物主義者認為: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但,為什么任何人在病毒面前卻不能平等?在這個世界上,不凡尸位素餐的人,窮兇極惡的人,陰險偽善的人,醉生夢死的人,為什么病魔卻偏偏繞開他們,去加害一個純潔、善良而又柔弱的姑娘呢?新月,一個多么純潔,多么善良,對事業(yè),對學(xué)業(yè)又是多么的執(zhí)著的姑娘,這一切換會命運對她的可憐嗎?不,她不需要可憐,但為什么她不能擺脫悲慘的命運去實現(xiàn)她的生活愿望呢?她的一生,僅僅20歲的一生,充滿了坎坷與不幸。
兩歲,她就被迫與自己的生母分離,在一個并不愛她卻又勉強裝做受她的母親的家庭里生活了二十年.在外人看來,她有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只有她知道自己的處境.她渴望母愛,渴望溫馨。可這一切韓太太能給她嗎?媽媽疼她,天星寵她,爸爸視她為掌上明珠,這一切可以填補她內(nèi)心的空缺嗎?可以彌補她內(nèi)心的那份孤獨嗎?她通過自己的.努力考進了自己理想的學(xué)校且理想的專業(yè),似乎新月已走上了順途,但誰知道前面竟會有那么大 的絆腳石橫在路中。
在病重時,她遇到了一位慈母般的盧大夫,有天星,淑彥無微不至的照料.更重要的是有楚雁潮對她那份熱烈的執(zhí)著的愛,使她有信心與病魔爭斗.她得到了一生最真的東西,但是她的“母親”竟將這一切扼殺.就在那個夜晚,就在母親硬把天星和容桂芳拆散后,又要拆散她和楚雁潮,“母親”對他毫不留情的訓(xùn)斥與辱罵將她徹底的擊倒了.當(dāng)新月轉(zhuǎn)身向媽媽詢問她的身世時,姑媽卻閉眼西去了.她也再一次住進了醫(yī)院,再也沒回來,死了,走了,之剩下盡自己最大努力喊出的“楚……”.
為什么歷史無法重寫?如果歷史可以重寫,我有千百個理由讓死神卻步!
但是歷史卻實實在在無法重寫呀!不管它是牽動億萬人的命運的一切巨變,還是值不得寫在紙上的區(qū)區(qū)幾人的一段尋常經(jīng)歷.
一切都過去了,一切都留下了……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12
掩卷長嘆,仍縈繞在心頭的悲傷,揮之不去。
我聽到一聲深深的嘆息,來自九天之上。來自九泉之下,來自天地之間,其實只來自于書中,幾乎一口氣讀完《穆斯林的敬禮》的我,在掩上最后一頁的時候,心中的復(fù)雜情感,說不清,道不明,只隱約感到一絲悲涼。記得魯迅先生說過: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們看。在這本書中,我似乎明白了那么一點。
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遠的沉浮,兩個發(fā)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形態(tài)卻又交錯扭結(jié)的愛情悲劇。這部五十余萬字的長篇,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nèi)涵,冷峻的文筆,深情回望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提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撞擊和整合中的心路歷程,以及在特定的`時代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整本書含蓄蘊藉,如泣如訴,以細膩的筆觸撥動讀者的心靈,曲終掩卷蕩氣回腸。
讀完這本書,我只能用“震撼”兩個字形容自己的感觸,也就難怪冰心稱“這是一本奇書”,真是不讀不知道,一讀難釋手,書中韓子奇,梁君璧、梁冰玉,以及他們的下一輩韓新月,楚雁潮的愛情悲劇、牽扯著我的情思、不忍、同情,到最后卻只能悲嘆。我欽佩韓新月與楚雁潮的敢愛敢恨,追求自由,我喜歡他們的坦蕩與執(zhí)著,欣賞他們的才華,感嘆他們的不幸。這樣的悲劇,到底是誰造成的呢?梁君璧?還是梁冰玉?還是說,這是一個時代的悲?也許誰也無所謂對錯,無所謂幸與不幸,畢竟時代是無法改變的。
記得劉白羽先生這樣評價梁君璧:“也許因為我是北京人,我生長在曾經(jīng)富極一時而終又凄涼零落的大家庭中,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使我懂得梁君璧,她表面上顯露著壓人的威勢,其實內(nèi)心隱藏著一腔悲痛。”也許時代不同,也許是我們看問題的深度不同,也許是他有一般這樣的經(jīng)歷,而我只是一個聽故事的人,所以我是探不到梁君璧的那一腔悲痛的,我覺得她對梁冰玉的愛極恨極,很是不應(yīng)該地用在了無辜的韓新月身上,拆散了她與?b雁潮這對苦命的情人,也斷送了她本就不長的生命。我無法理解梁君璧的所作所為,只是為了韓新月感到著涼。
從書中,再折射到現(xiàn)在,又會有多少這樣以悲劇收場的愛情呢?還有多少人這追求靈魂自由的呢?
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傾聽,用心去審視,我眼中的《穆斯林的敬禮》,是一個家庭不幸的命運,一個時代悲劇的收場。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13
值得推薦的一本書。但請做好承受心痛的準備。
全書讀來真的挺讓人心絞痛。一人在宿舍里,一邊灑淚一邊品讀,尤其隨著新月的命運遭到不測,心跳得更是緊張。我承認生與死這樣重大的命題,還是沒有足夠的勇氣去直面。但我們?nèi)匀恍枰眯娜ヮI(lǐng)略世上的悲痛,欣賞現(xiàn)實世界的不幸刻畫在藝術(shù)作品中的悲壯美。
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還沒經(jīng)歷他本該人生的各個階段,沒有享受到應(yīng)得的幸福,便突遭命運捉弄,與世長辭……太悲哀了。
梁師傅一生恪守本分,只靠自身手藝支撐起家庭重擔(dān),明知奸商利用他辛苦成果發(fā)家致富卻稱那是人家本事。而當(dāng)他不幸意外摔壞他的寶船,滿腹鮮血噴口而出,懷著恨意遠離人世時,奸商卻毫無憐憫之意,盡顯人性卑劣面目。梁師傅卻永遠看不到天明……
新月,表面她擁有爸爸媽媽哥哥這樣幸福的家庭,擁有很好的物質(zhì)生活條件,擁有知識與美貌,但她心靈卻不是完整的。她備受母親那層隱藏恨意的折磨,也承受了來自上一輩恩怨情仇的苦果,患上不可醫(yī)治的心臟病,甚至愛情來臨時竟受到母親的阻撓。但她卻是本書最美好的人物。她的愛情是純粹的、美好的,有著如同梁祝那樣美好的愛情。但命運多舛,她在花一樣的年紀便得知了生命即將凋萎的噩耗,終究凄美凋落人間……
“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事物展現(xiàn)在大家的眼前,然后殘忍的將它打碎、破壞!
韓子奇,在他一生中,仿佛做了一場虛假的夢。夢的開始,是玉的感召;夢的結(jié)束,是玉的破碎。他一生大起大落,曾輝煌無比,最后回歸落魄,靈魂深處無處安放。最后還是害怕死亡的拷問……他的人生,因玉而光輝,也因玉而灰暗。但臨近死期,他卻后悔了癡迷于玉,這樣不忠于自己的選擇,可以說是坦蕩的人生嗎
還有很多很多個性鮮活的人物,如楚老師,韓太太,梁冰玉,姑媽,韓天星,陳淑彥,亨特夫婦和他們癡情的兒子,候師傅,新月大學(xué)同學(xué)等等,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活著都不容易,在特殊的.年代似乎都籠罩著一曲曲凄美的悲壯的命悲歌……
本書的文學(xué)素養(yǎng)很高,很是推崇。還有一個至關(guān)重要的點,便是宗教信仰的問題;盍诉@么久,沒有進過教堂,除了高中時有一位信仰基督教的同學(xué),沒有接觸過其他宗教信仰的人。我本能的為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感到敬畏,即使他們的信仰也如同出生一樣不能抉擇,但他們那很強的自律便讓我佩服。可能在我看來,那些禮儀習(xí)俗教條過于束縛自由,于我是不能接受的。但每個人都是應(yīng)該被尊重的,信仰也應(yīng)該受到尊敬。堅信信仰使人崇高,但世上還是發(fā)生了因為宗教問題而引發(fā)戰(zhàn)爭的悲哀的事,這又超出了我的想象。這話題太過沉重。
我們能從書籍感受什么,獲知什么,便會知道歷史無情,人生沒有彩排。書籍是人類的精華,我體會到了。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14
現(xiàn)在,我答應(yīng)了別人,必須要做一個記錄,那就簡單寫寫吧!
對于我這種看到大部頭的書就頭疼的人來說,能把這么厚的一本書看完,說明它有很吸引人的地方,可是它好在哪兒,我又不能說清楚,這也是我遲遲沒有動筆的原因。
從標題可以看出,這本的小說的基調(diào)是憂傷的,可是正是這種憂傷,讀來讓人覺得有一種凄涼的美。第一遍我是為了故事情節(jié)而看的,所以沒有記住太多的細節(jié),只有一個整體印象,我想用一個字來形容這篇小說就是:美;蛟S小說的結(jié)局有一些遺憾,讓一個妙齡少女離開了我們,但是殘缺不也是一種美嗎?
小說中人物的心靈是美的:樸實的梁亦清,執(zhí)著的韓子奇,善良的姑媽,純潔的新月......一個個人物都栩栩如生,讓人覺得這個人物就站在眼前,就是從生活中走出來的,他們的性情都是那么真實。
玉是美的`。
博雅宅,燕園是美的。
民族的信仰是美的。
愛情是美的。
看完之后我還陷入淡淡的憂傷中不能自拔,為作者沒有給我們一個好的結(jié)局而嘆息,但仿佛這又是最好的結(jié)局。
為什么這篇小說給人的感覺這樣震撼?我想,是作者傾入了感情,作者是用心在寫作,就像她在后記中說:“我和主人公一起生活!薄拔覟樗麄兊臍g樂而歡樂,為他們的痛苦而痛苦”!拔业母寮埑31谎蹨I打濕,有時甚至不得不停下來痛哭一場”。這是作者淚水的結(jié)晶啊!怪不得滿含深情。正是這種至始至終蘊藏其中的感情,觸到了我們心靈深處的東西,讓我們共鳴,感動......但具體是什么,我也說不清楚。
作者對于小說中的人物是充滿愛的,就像新月,在我看來,她不過是一個長得漂亮、成績優(yōu)秀,心地善良的普通姑娘,但是他卻得到了很多的愛,父親的愛、朋友的愛、同學(xué)的愛,老師的愛,唯獨沒有母愛,就因為這一點,她總是有一種淡淡的憂傷,仿佛為以后的命運做鋪墊。作者字里行間對她傾注了太多的同情,這點我不是很理解,其實我覺得最幸福的還是新月,短短的生命中遇到了那么純、那么熱烈的愛;有那么一個人,為了她,如癡如醉,如癲如狂。愛情是什么?“愛情,就是奉獻,就是給予”,這句話放在現(xiàn)代,我是不相信的,可是,從新月和楚雁潮身上,我信了。他們之間的愛情是那么純潔,那么無私,那么讓人感動,讓我這種不相信愛情的人都要改觀了。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15
第一次聽說《穆斯林的葬禮》是從我的小學(xué)語文老師那里,她說是讀了這本小說,讓她愛上了文學(xué),從而選擇了中文系的專業(yè)。第一次讀起這本書,是上初二的時候,翹了幾節(jié)課,坐在學(xué)校的操場邊,清涼的風(fēng)吹過發(fā)梢和書頁,一個下午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多少次在深夜里輾轉(zhuǎn)反側(cè),直到夜近拂曉也無法入睡。
女作家筆下的故事總是柔腸百轉(zhuǎn)的,是離不開愛情的主題的。書里塑造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女性角色,青年時艱難撐起家業(yè),中年后充滿市井氣息的壁兒;在戰(zhàn)火中失去丈夫和兒子,一生老實勤懇的姑媽;純潔無暇,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韓新月;以及,追求愛的權(quán)利和人性自由的玉兒。
全書以回族家庭特殊的文化背景和玉器世家?guī)状嗽趹?zhàn)亂中的變遷徐徐展開,講述了一些即使在現(xiàn)今的時代也帶有巨大爭議的沖突:玉兒和姐夫韓子奇在英國相愛,并生下女兒;這個女兒韓新月又在燕京大學(xué)與自己的老師楚雁潮相愛;壁兒親手養(yǎng)大自己的丈夫和妹妹所生的孩子,充滿疼惜與矛盾;玉兒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小女兒,成全姐姐姐夫一家的平靜,在年老時又返回北京,尋找到的只有女兒早已無常的消息。
有篇寫金庸的文章說,金庸的書,只寫了三個字,就是求不得。這三個字,用給這本書也是極為合適的,戰(zhàn)亂的突襲,人生的錯位,讓故國、故園、故土都已面目全非,人生在大的時代背景下,漂若浮萍。人沉淪在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巨大悲慟中,被烽煙裹挾著向前奔走。即便獨立堅強如玉兒、新月這樣的`新時代女性,個人的意志也在時代、愛情和生命面前顯得無力;即使精明聰慧如韓子奇,因玉而成為響當(dāng)當(dāng)?shù)娜宋铮惨蛴穸膳橙醪豢暗娜宋,守不住他一生的摯愛。人生百年匆匆而逝,恍如云煙,被生離死別折磨的痛徹心扉;只有那些古玉,代代相傳,灼灼其華,或許這就是霍達想要傳遞給我們的吧。
無論是如玉兒一般為愛義無反顧,還是如壁兒般為現(xiàn)實磨礪成世俗的樣子,結(jié)局都是那三個字求不得;蛟S也正是人生的無常,讓真主的庇佑和精神力量顯得更為可貴。這種與生俱來的信仰不僅僅是葬禮上的形式,是帶著白帽子的男子,也是婚姻上無法逾越的束縛。它同命運一樣,不經(jīng)選擇的降臨,讓個體在它面前顯得短暫又渺小。信仰終究是什么又帶給了他們什么這些問題已無從辯駁,因為人間本就是無法逃離的劇場。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穆斯林葬禮經(jīng)典語錄09-05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08-10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08-14
穆斯林葬禮讀后感08-02
《穆斯林的葬禮》的讀后感08-22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10-26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06-07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09-18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08-10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