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洲精品在线观看,窝窝影院午夜看片,久久国产成人午夜av影院宅,午夜91,免费国产人成网站,ts在线视频,欧美激情在线一区

教案

辛亥革命教案

時間:2025-04-14 18:52:37 教案 我要投稿

辛亥革命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辛亥革命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辛亥革命教案(通用10篇)

  辛亥革命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武昌起義的背景,興中會、同盟會,武昌起義。臨時政府的法令和措施、《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袁世凱篡奪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辛亥革命歷史功績。

  2、過程與方法:

  過程:教師利用視頻資料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生的學習方式有自主學習、小組討論、不同觀點間的辯論。

  方法:

  (1)通過對“辛亥革命的爆發(fā)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的探究,學習分析背景、原因的方法。

 。2)通過對“辛亥革命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的探究,學習歷史事件評價的基本思路。

 。3)通過探究性學習活動使學生學會尋找資料,探究歷史問題。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辛亥烈士的鮮血、孫中山愈挫愈奮的精神,是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的極好教材。《臨時約法》的制定體現(xiàn)了“法為國根,民為邦本”的理念。

  教學重點:

  爆發(fā)原因,《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評價辛亥革命

  教學難點: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教學過程設計:

  一、辛亥革命的興起階段(1894、11—1905、8)

  1、清政府的腐朽統(tǒng)治

  2、經(jīng)濟基礎和階級基礎

  3、建立革命團體

  4、傳播革命思想

  5、發(fā)動武裝起義(1895年廣州起義、1900年惠州起義等)

  二、辛亥革命的發(fā)展階段(1905年8月——1911年10月)

  1、 中國同盟會的建立

  2、發(fā)動武裝起義(1906萍瀏醴起義,1911年黃花崗起義等)

  三、辛亥革命的高潮階段(1911年10月——1912年春)

  1、武昌起義

  2、中華民國的成立(1912年元旦)

  3、《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2年春參議院制定

  主要內容:主權在民、三權分立、責任內閣制等等意義P53 4、南京臨時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1)政治方面

 。2)經(jīng)濟方面

 。3)文化教育方面

 。4)社會生活方面

  四、辛亥革命的結局

  性質: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

  A、辛亥革命的成功: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chǎn)階

  級共和國,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權利

  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

  2、經(jīng)濟:解放生產(chǎn)力——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3、思想文化: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為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創(chuàng)造了條件;

  對中國教育的改革和社會習俗的進步都起了積極的作用。

  4、世界影響:它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產(chǎn)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

  成為這一時期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動力量。

  總之,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紀三大巨變之一。

  B、辛亥革命的失敗

  1、為什么說辛亥革命失敗了?

  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它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會的性質。

  2、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

 。1)客觀原因:中外反動勢力強大。

  (2)主觀原因:資產(chǎn)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

  板書設計

  客觀條件:《辛丑條約》后,中國人普遍要推翻清政府;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民族資產(chǎn)階級隊伍壯大。

  主觀條件: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思想基礎);興中會與同盟會的建立(組織基礎);一系列的武裝起義的興起(軍事基礎)

  時機:四川保路運動

  小結:近代以來社會矛盾的激化和人民抗爭探索的必然結果

  辛亥革命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能力:

 、僬莆招梁ジ锩l(fā)的原因及武昌起義爆發(fā)

 、谡莆罩腥A民國成立的主要史實及頒布的法律法規(guī)

 。ǘ┻^程與方法:

 、偻ㄟ^提問、閱讀、歸納等方法共同探究辛亥革命爆發(fā)的原因

 、谕ㄟ^閱讀材料、情景再現(xiàn)等方法開闊視野,學會評價對辛亥革命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袤w會辛亥革命烈士的斗爭、孫中山愈挫愈奮的精神

  ②體會法為國根,民為邦本

 、垠w會辛亥革命順應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二、 教學重點

  辛亥革命爆發(fā)的原因、《臨時約法》、評價辛亥革命

  三、 教學難點

  袁世凱篡權、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四、 教學過程

 。ㄒ唬 導入

  復習上節(jié)課農民階級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導入新課。

  (二) 新課講授

  1、 武昌起義

 。1) 原因:

 、偕鐣尘埃呵逭磩颖举|充分暴露(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中國人民普遍感覺到清政府腐朽無能,應該推翻)

  ②經(jīng)濟基礎:清政府打出“新政”和“預備立憲”的幌子,進行改革,客觀上促進了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發(fā)展。

  ③階級基礎:隨著新式學堂的博興和留學教育的發(fā)展,革命知識分子的隊伍不斷壯大。

 、芩枷牖A: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

 、萁M織基礎:資產(chǎn)階級革命團體和同盟會得成立。

  a 興中會的建立

  背景:19世紀末,中華民族的危機空前嚴重,同時中國的民族資本主有所發(fā)展,中國的民族資產(chǎn)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時間:1894年

  口號:振興中華

  影響:其他資產(chǎn)階級革命團體紛紛建立

  b、同盟會的建立

  時間:1905年

  地點:日本東京

  性質:中國近代第一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政黨。

  (2)過程

  前奏:黃花崗起義(時間:1911年4月

  意義: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發(fā)展的進程。)

  四川保路運動(原因:1911年5月,全國范圍的保路運動興起,要求收回被清

  政府出賣的修筑鐵路的主權。作用:清政府派湖北新軍前往鎮(zhèn)壓,造成武漢兵力空虛,為武昌起義的爆發(fā)提供了有利時機。)

  武昌起義:時間:1911年10月10日

  概況:11日占領武昌,成立湖北軍政府,推舉新軍將領黎元洪為都督,

  改國號為中華民國。

  影響:武昌起義之后,各省紛紛獨立響應。到11月下旬,全國有十幾個

  省宣布脫離清政府而獨立,清朝統(tǒng)治土崩瓦解。

  2、 中華民國的成立

 。1) 成立

  時間:1912年1月1日

  地點: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

  (2)《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內容:

 、僦腥A民國主權屬于全體國民

  ②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原則構建政治體制。

  ③實行責任內閣。

  意義:是中國第一部資產(chǎn)階級憲法,從法律上宣告了君主專制制度的滅亡和民主共和政體的確立,成為中國民主近代化的一座豐碑。

  (評價《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具有革民性、民主性,但仍有局限性,沒有規(guī)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綱領,沒有徹底的土地綱領,帶有很大的階級局限性)

  3、 評價

  結果(可以討論):失。ㄔ绖P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竊取革命果實)(失敗原因:①: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發(fā)展不充分。②內部原因:資產(chǎn)階級本身的軟弱性,局限性。③外部原因:袁世凱掌握清政府是全,帝國主義支持袁世凱)

  性質: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

  功績:

  ①最大功績:推翻了清王朝兩千多年的統(tǒng)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②建立了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使民主觀念深入人心。(從此之后,無人能復辟帝制)

 、鄢林卮驌袅说蹏髁x的勢力。

 、苡欣诖龠M民族資本的發(fā)展。

 。ń逃枺河捎谫Y產(chǎn)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在兩半社會,資產(chǎn)階級方案行不通。)

  4、 課堂小結(利用板書)

  5、 布置作業(yè)

  五、 板書設計

  辛亥革命

  一、武昌起義

  1、原因

  2、爆發(fā)

  二、中華民國的成立

  1、成立

  2、《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三、評價辛亥革命

  1、結果

  2、性質

  3、歷史功績

  辛亥革命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孫中山早期的主要革命活動,掌握同盟會的革命綱領和武昌起義的歷史影響等

  過程與方法通過比較同盟會政治綱領與三民主義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與維新派的歷史聯(lián)系與本質區(qū)別,培養(yǎng)學生比較、聯(lián)系的能力。通過評價辛亥革命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是中華民族的愛國傳統(tǒng)的發(fā)揚光大,以此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中國同盟會的建立及其綱領,武昌起義和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教學難點】: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教學方法】:

  1.圖表輔助法。充分運用教材中的圖片,使學生比較直觀地認識當時的歷史場景,加深學生對辛亥革命的認識。

  2.談話法。對三民主義和辛亥革命歷史意義的分析,可以用此法。

  3.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組織學生回顧上一節(jié)課學過的線索,討論回答問題:

  1、維新變法時期,社會上有哪些人贊成?哪些人反對?哪些人無所謂?

  2、造成什么后果?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封建統(tǒng)治者的自救運動失敗了,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的變法運動也失敗了,但是,一些從維新派轉化而成的革命派繼續(xù)展開挽救民族危機的活動,他們把斗爭的矛頭直接對準了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清政府,最終結束了在中國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當年孫中山曾上書李鴻章請求維新變法但遭到拒絕,由此,他認識到了清政府賣國茍存的實質,就毅然轉向革命立場,堅決從事反清斗爭,終于迎來了武昌起義的勝利。由于發(fā)生這件大事的1911年是舊歷辛亥年,歷史上就把它叫做“辛亥革命”。

  (二)自主學習

  1、同盟會成立:時間-----地點-----總領-----綱領----意義----刊物-----

  2、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是-------,包括-----、-----、------。3、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發(fā)動起義

  4、--------年---月-----日,孫中山在-------宣誓就職,宣告------正式成立

  5、辛亥革命推翻了-----,結束了-------是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果實被-------竊取了。袁世凱建立了--------的統(tǒng)治。

 。ㄈ┱故緟R報

  學生交流展示,教師給予點評

 。ㄋ模┖献魈骄

  1、請幾位學生根據(jù)36頁插圖,表演當年興中會會員宣誓的情景。(教師提示學生抓住“反清志士”的特點構思對白)

  2、10多年后,中國同盟會怎樣建立起來?

  3、“三民主義”是從同盟會綱領闡發(fā)而來的,兩者之間有哪些相同?有哪些變化?(可參考下表進行啟發(fā)分析)

  辛亥革命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識記與理解:了解和掌握孫中山創(chuàng)建興中會和中國同盟會、三民主義、武昌起義等基礎知識。

  2、能力與方法:通過看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通過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學會搜集資料并能從有關資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認識到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武昌起義的槍聲,是革命志士不屈斗爭精神的張揚,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不斷進取意識。

  【重點難點】

  中國同盟會的建立及其革命綱領是本課的重點。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學法指導】

  1、指導觀察圖畫和形勢圖等,教給思考問題的方法和角度,以培養(yǎng)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2、學習歷史要注意對歷史知識的比較和聯(lián)系,本課中的興中會創(chuàng)立和中國同盟會的建立,可指導學生制成簡表進行比較分析,以探求較好的學習方法。

  【教法過程】

  1、“同學們知道孫中山嗎?”教師可以利用“導入框”提出這個問題,也可以用電腦屏幕顯示或幻燈打出孫中山像,讓學生們說說他們所了解的有關孫中山的故事,由此導入新課。

  2、“辛亥革命的醞釀”打出《興中會成立簡表》,指出興中會成立的時間、地點以及革命綱領,興中會把誓言“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chuàng)立合眾政府”作為革命綱領。這在中國破天荒第一次提出推翻帝制,建立資產(chǎn)階級合眾政府的主張。因此,興中會是中國第一個資產(chǎn)階級革命團體。繼興中會成立后,全國各地建立了許多革命團體,標志著中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已經(jīng)形成,統(tǒng)一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政黨的建立已經(jīng)成為時代的必然,一個由資產(chǎn)階級領導的革命新時期已經(jīng)到來了。

  中國同盟會的建立及其革命綱領。要求學生掌握同盟會建立的'時間、地點、領導人、革命綱領以及機關刊物。重點講述四點:一是中國同盟會是在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的基礎上建立的。二是同盟會革命綱領的理解。三是同盟會的性質。四是三民主義,與革命綱領并無實質上的區(qū)別。

  同盟會的革命綱領與三民主義對照講解,指導學生看課文中“雄雞一聲天下白”的插圖,想象涵義,加深理解。并指出,三民主義在當時是一面鮮明的旗幟,它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后組織討論“為什么說三民主義是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的指導思想?”,然后進行歸納總結。

  3、“武昌起義”,了解時間和過程。用“武昌起義形勢圖”,生動敘述:因新軍參謀長孫武等人的意外爆炸事故,引來巡捕,革命處于群龍無首之狀態(tài),革命黨人熊秉坤、金兆龍等于1911年10月10日率領了震驚中外的武昌起義,11日占領武昌,12日收復三鎮(zhèn)。10多個省獨立,清朝統(tǒng)治名存實亡。

  “中華民國的建立”,觀看錄像“中華民國的成立”,認識中華民國建立的歷史條件。第一,各省獨立,清王朝崩潰;第二,三民主義革命綱領,思想基礎;第三,各省代表在南京集會,組織基礎。

  投影“孫中山在總統(tǒng)府門前接受衛(wèi)兵的致敬”,誘發(fā)想象。指出:中華民國的建立標志著資產(chǎn)階級舊民主革命達到了高潮,這是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果。

  4、“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教師應按教材上的內容講清辛亥革命的直接目標和所達到的直接結果,并引導學生對辛亥革命作客觀的評價。

  5、問題與探究:

  有人說“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敗的一面!蹦阃鈫幔拷處熤笇W生用一分為二的分析方法去評價歷史事件。

  提示:衡量一場革命的成敗,關鍵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預定目標是否或者在大多數(shù)程度上達到。然后和學生一起歸納:革命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國主義壓迫,鏟除封建制度,使中國成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為資本主義發(fā)展開辟道路。其直接目標是要推翻滿清政權,建立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從直接結果看,辛亥革命推翻了…結束了…建立了…頒布了…使人民獲得了…使民主共和國觀念深入人心…促進了…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因而革命成功了。從最終結果看,…社會性質沒改變,…失敗了。

  【教學后記】:

  辛亥革命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識記與理解:

  記住資產(chǎn)階級革命團體的名稱,建立時間及建立者,了解中國同盟會成立的概況,理解同盟會的政治綱領和三民主義,知道辛亥革命發(fā)生的過程及相關事件,了解中華民國成立的時間及概況,理解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2、能力與方法:

  通過對同盟會的十六字綱領及三民主義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運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分析和探討辛亥革命的重大歷史意義,使學生逐步掌握對歷史事件的客觀分析方法,進一步加深對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認識。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武昌起義的槍聲,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爭精神的張揚,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不斷進取的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重點難點】

  重點:中國同盟會的成立,三民主義,中華民國的成立,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難點:同盟會的政治綱領及三民主義。

  【授課類型】

  新課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研讀課標與教材,撰寫教案,制作多媒體課件或幻燈片。學生了解、收集有關孫中山和武昌起義的故事(包括文字,圖片,音像資料)。

  【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講課、讀書指導、討論等多種方法相結合。

  【教具(媒體)】

  電腦及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程】

  導入新課:

  (用電腦屏幕顯示孫中山像。師問)請看,他是誰?(生答孫中山。師又問)知道他對中國歷史最大的貢獻是什么嗎?(生答辛亥革命。師引導)這場革命是怎樣組織發(fā)動的?結果如何?對中國社會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顯示或板書課題)

  學習新課:

  一、辛亥革命的醞釀

  (師講)“醞釀”是一個組織和準備的過程,包含了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的形成、組織的建立、革命指導思想的形成、早期革命活動的開展等內容。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第一個革命團體的建立。

 。◣熤v)1894年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由于清王朝的腐敗,清軍慘敗。在此嚴重危機下,以孫中山為代表的愛國志士積極行動起來,開始了救國救民的抗爭。(課件顯示。同時要求學生邊看書邊回答。)

  1、興中會-----第一個資產(chǎn)階級革命團體

  時間、地點、建立人、宗旨、性質

  (師指出)興中會的成立,標志著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的初步形成。之后,全國各地紛紛建立革命團體,推動了資產(chǎn)階級革命運動的發(fā)展。

  2、中國同盟會-----第一個全國性的統(tǒng)一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政黨

  時間、地點、聯(lián)合的革命團體、領導人、政治綱領、機關刊物、性質、意義

 。ㄍ藭恼尉V領是本節(jié)的重點,教師可引導學生共同解讀)在這里,“韃虜”是指滿族統(tǒng)治者,而不是指整個滿族!膀尦^虜,恢復中華”,即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國主義的走狗清王朝的統(tǒng)治;“建立民國”就是建立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平均地權”就是國家通過核定地價征收地租稅,同時逐步向地主收買土地?傊驗槿嗣裢春耷逭,所以這個綱領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擁護。

 。ㄟ^渡)在《民報

  辛亥革命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一、了解孫中山早期的主要革命活動;掌握同盟會的革命綱領和武昌起義的歷史影響等

  二、通過觀察想象當年加入同盟會的儀式、武昌起義的緊張情景等插圖,體會三民主義的實際影響以及辛亥革命在民眾中產(chǎn)生的巨大震撼力;理解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綱領,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敗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比較同盟會政治綱領與三民主義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與維新派的歷史聯(lián)系與本質區(qū)別。

  三、使學生認識到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是中華民族的愛國傳統(tǒng)的發(fā)揚光大;武昌起義的槍聲是辛亥志士不屈不撓革命精神的張揚。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不斷進取的精神,將鼓舞我們完成民族復興大業(yè)。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中國同盟會的建立及其綱領,武昌起義和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教學難點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教學方法:教師講授法圖片分析法提問啟發(fā)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南京又稱金陵,自古被譽為虎踞龍盤的帝王之地,有詩為證:“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老師就曾經(jīng)在南京這座美麗的城市里生活過三年,拍下了許多美麗的照片(ppt展示中山陵巍峨的全貌),在中山陵中葬著的就是被稱為“中華民國國父”的孫中山先生,孫先生做過什么事呢?有什么功績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二、新課教學

  1、2分鐘快速閱讀第一子母,完成老師給出的“孫中山創(chuàng)建革命黨”的表格,時間、地點、綱領、性質。ppt展示興中會成立后各地涌現(xiàn)的.多個政治團體,思考:處于分散狀態(tài)的革命團體對革命形式的進展有何影響?(不利于統(tǒng)一的政治活動,因此迫切要建立一個統(tǒng)一的全國性的組織---同盟會應運而生。)

  師:10多年后,中國同盟會怎樣建立起來?(可按下列要點啟發(fā)學生回答——時間:1905年;地點:日本東京;領導人:選孫中山為總理;革命綱領:推翻清朝統(tǒng)治,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機關刊物:《民報》)

  師:“三民主義”是從同盟會綱領闡發(fā)而來的,兩者之間有哪些相同?有哪些變化?(可參考下表進行啟發(fā)分析)

  小結:兩者沒有實質上的不同,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對原來同盟會的綱領加以闡述和完善而已。這樣的革命綱領適應當時的歷史潮流,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擁護,已經(jīng)是比較完整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綱領,成了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后來,就是在三民主義的鼓舞下發(fā)生了武昌起義,并取得初步的勝利。

  辛亥革命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本課學習,了解孫中山成立興中會;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性質、綱領、三民主義;武昌起義、中華民國成立、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利用有效的課程資源,培養(yǎng)觀察和想象能力。通過探究活動,培養(yǎng)獨立思考和學會搜集資料并能從有關資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對三民主義的評價,培養(yǎng)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歷史現(xiàn)象的分析、對比,掌握透過現(xiàn)象找出本質的學習方法。通過分析本課與前后相關內容的內在聯(lián)系,掌握廣泛聯(lián)系的歷史學習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對本課的學習,認識到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武昌起義的槍聲,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爭精神的表現(xiàn),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不斷進取的精神;三民主義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較完整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綱領;革命派倡導的民主革命是順應歷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

  本課重點

  中國同盟會的建立及其綱領;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本課難點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教學設備

  多媒體

  學生課前準備

  1.收集、整理有關孫中山的故事

  2.編排歷史課本短劇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出示一組圖片)這些圖片和哪一人物有關

  生:孫中山

  師:據(jù)統(tǒng)計,全國僅以孫中山名字命名的大小地名就有數(shù)千處之多。孫中山是二十世紀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人物,被尊稱為“國父”!皣浮蹦且欢ㄊ蔷喸爝@一國家作出杰出貢獻的.偉大人物。哪位同學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孫中山,講一講有關孫中山的故事?(幻燈片顯示孫中山圖片)

  生:講述收集的故事。

  師:孫中山是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最大功績和主要貢獻是領導了一場偉大的革命,這場革命結束了一個舊時代,使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場革命就是辛亥革命。

  講授新課:

  1.興中會的成立

  師:19世紀末的中國是一幅悲慘的景象,中國人民承受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中華民族處于瀕臨滅亡的境地。一心救國圖強的孫中山于1894年上書李鴻章提出變法自強的建議遭到拒絕,使他開始認識到只有推翻清朝封建專制制度,才能夠拯救中國。同年11月,孫中山聯(lián)合一些反清志士共20多人,在美國的檀香山建立了興中會,從此開始了他領導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偉大歷程(幻燈片顯示)。

  師:興中會把誓言“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chuàng)立合眾政府”作為革命綱領,這是中國第一次提出推翻帝制,建立資產(chǎn)階級合眾政府的主張,因此,興中會是近代中國第一個資產(chǎn)階級革命團體。繼興中會之后,革命團體如雨后春筍般的出現(xiàn)(幻燈片顯示表格)。

  2.中國同盟會的成立

  師:中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已經(jīng)形成,統(tǒng)一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政黨的建立已經(jīng)成為時代的必然。這時怎樣做才更有利于革命的發(fā)展?

  生:作答,由學生評判誰答的更確切。教師引導得出正確答案:由于革命運動的不斷深入,分散的、地方性的革命團體已經(jīng)不適應革命形勢發(fā)展的需要,為了集中革命力量,有必要互相聯(lián)合、共同斗爭。于是,孫中山積極奔走,著手建立全國性的革命政黨,于1905年8月聯(lián)合主要革命團體的成員建立中國同盟會(顯示中國同盟會成立情況)

  師:(解釋同盟會政治綱領的具體含義)“韃虜”是指滿族統(tǒng)治者,而不是指整個滿族。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反滿”就是反對民族壓迫,具有反封建的進步意義!膀尦^虜,恢復中華”即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國主義的走狗清王朝,這也就客觀上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建立民國”就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平均地權”就是改革土地制度。因此,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適應當時歷史的發(fā)展,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擁護。

  3.三民主義

  師:1905年11月,孫中山在《民報》創(chuàng)刊號《發(fā)刊詞》中把同盟會的政治綱領概括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簡稱“三民主義”!叭裰髁x”是孫中山對同盟會政治綱領的進一步闡述和完善,也是同盟會革命綱領的另一種表達方式,二者并無實質上的區(qū)別。在當時他就是一面鮮明的民主革命的旗幟,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顯示同盟會的政治綱領和三民主義的關系及三民主義的具體含義)。那么我們如何評價“三民主義”呢?

  生:(探究討論,回答)

  師:點撥:“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綱領,是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它表達了資產(chǎn)階級在政治上和經(jīng)濟上的利益與要求,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的共同愿望。但“三民主義”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以及試圖在不觸動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解決土地問題,這些局限是民族資產(chǎn)階級軟弱性的體現(xiàn),也就決定了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不可能徹底的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幻燈片顯示)

  生:自主學習、知識提煉,用表格的形式比較興中會與同盟會的成立情況(幻燈片顯示)

  4.武昌起義

  師:同盟會的成立和三民主義的提出,對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革命黨人發(fā)起了一波又一波武裝起義(幻燈片顯示),他們屢戰(zhàn)屢敗,屢敗屢戰(zhàn),毫不氣餒。一場聲勢浩大,波瀾壯闊的革命爆發(fā)了。

  師:讓我們一起回眸歷史,看一看,1911年10月10日晚八點,武昌新軍工程八營營房里發(fā)生了什么?掌聲歡迎學生上臺表演。

  生:(表演課本劇,重現(xiàn)金兆龍等新軍領導人與×××軍官的斗爭)

  師:小演員的精彩表演,使我們好像回到了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讓我們繼續(xù)關注革命進程。(播放錄像《武昌起義》)

  師:為什么武昌起義又稱為“辛亥革命”?

  生:(回答)

  師:(簡單解釋廣義與狹義的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的勝利,在全國產(chǎn)生了連鎖反應,革命形勢席卷全國。(出示幻燈片《武昌起義后形勢圖》)

  生:(看圖找出獨立的省名)

  師:在一個多月里,共有14個省先后獨立了,表明清政府的統(tǒng)治已陷入土崩瓦解的局面。建立全國性政府的時機成熟了。

  辛亥革命教案 篇8

  一、學習目標

  1、識記同盟會成立后,革命志士發(fā)動的武裝起義的名稱、領導人及影響。

  2、掌握武昌起義的背景、過程,分析歸納其歷史意義。

  3、感受革命黨人為國為民、敢于犧牲的奉獻精神。

  二、自主預習

  1、1906年冬,同盟會會員劉道一、蔡紹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發(fā)動武裝起義。是同盟會成立后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

  2、1907年,孫中山親赴越南河內,與黃興共同籌劃領導,襲取鎮(zhèn)南關。

  3、1911年,湖北革命組織與,在同盟會的推動下,積極謀劃起義。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的終結。

  三、合作探究

  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革命把自古以來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扳倒了,人們的思想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人們之間不許稱“大老爺”“老爺”“大人”,而改稱為“先生”“君”“同志”等,不許府署官員坐轎。有的從前頹廢的青年向親人表示:“中國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個新中國的新人!

 。1)材料單元出人們的思想觀念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2)你認為材料中“中國革命成功了”的觀點對嗎?請說明理由。

  四、隨堂演練

  1、在同盟會影響下爆發(fā)的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武裝起義是( )

  A、萍瀏醴起義B、浙皖起義C、鎮(zhèn)南關起義D、黃花崗起義

  2、武昌起義前,同盟會領導的規(guī)模最大的起義是( )

  A、萍瀏澧起義B、浙皖起義C、黃花崗起義D、鎮(zhèn)南關起義

  3、辛亥革命爆發(fā)前,同盟會所領導的一系列武裝起義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

  A、基本推翻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

  B、挫傷了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的'積極性

  C、動搖清朝的統(tǒng)治基礎,加速革命發(fā)展的進程

  D、擴大了革命派的群眾基礎

  4、20世紀初,導致同盟會發(fā)動的一系列武裝起義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

  A、革命黨人未發(fā)動和依靠群眾B、發(fā)動武裝起義的條件不成熟

  C、革命黨人未提出明確的綱領D、武裝起義的計劃不周密

  5、下列說法符合辛亥革命爆發(fā)前武漢的史實有:

 、倜褡遒Y本主義有了較快的發(fā)展;②出現(xiàn)了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群;③反帝斗爭不斷高漲;④孫中山等革命黨人進行了較長的起義準備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武昌起義依靠的主要力量是( )

  A、資產(chǎn)階級B、無產(chǎn)階級C、湖北新軍D、農民階級

  7、武昌起義的客觀有利時機是( )

  A、20世紀初開展的收回利權的斗爭

  B、湖北文學社和共進會的宣傳、組織工作

  C、四川保路運動發(fā)展成反清的武裝起義

  D、同盟會成立后革命黨人發(fā)動的武裝起義

  8、下列武昌起義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

  A、清朝湖北當局無力頑抗B、革命黨人籌劃周密、完善

  C、起義新軍的革命主動精神D、立憲派改變策略乘機附和

  五、課后反思

  【答案

  二、自主預習

  1、萍鄉(xiāng)、瀏陽、澧陵萍瀏醴起義

  2、廣西起義

  3、文學社共進會

  4、君主專制制度

  三、合作探究

  1、(l)變化:民主、平等意識增強。原因:辛亥革命。(2)觀點:不對;理由: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杜會的性質(或: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tǒng)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人人心)。

  四、隨堂演練

  1、A2、C3、C4、A5、D6、C7、C8、C

  辛亥革命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911年武昌起義;湖北軍政府成立;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1912年中華民國的成立;《中華民民國臨時約法》;清帝退位;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通過了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創(chuàng)立了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的偉大歷史功績,是孫中山領導的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

  使學生明確由于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勾結破壞,以及資產(chǎn)階級的軟弱、妥協(xié),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的失敗,證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資產(chǎn)階級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徹底勝利。

  教學建議

  地位分析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成立是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運動高潮階段的最頂峰,但由于帝國主義各國采取軍事威脅、外交孤立和經(jīng)濟封鎖等手段,對革命政府施加壓力,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篡奪。從此開始了北洋軍閥對中國的統(tǒng)治。革命的失敗證明了,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中國行不通。

  重點分析:

  1.武昌起義的背景

  一是全國革命形勢發(fā)展的結果;

  二是四川的保路運動發(fā)展成為武裝斗爭,為武昌起義的爆發(fā)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三是革命黨人在湖北新軍中進行了大量的宣傳和組織工作。

  武昌起義之所以成功發(fā)動,充分體現(xiàn)出革命士兵的英勇首創(chuàng)精神。因為在臨近起義的時刻,起義的領導機關被破壞,起義風聲泄漏,全城戒嚴,反動派大肆搜捕,起義領導人或在監(jiān)獄,或被迫逃亡,有些還不幸被捕,甚至英勇就義。當時如果畏縮退卻,延緩起義,則等于束手待斃。湖北革命黨人果斷地決定:立即發(fā)動起義。革命士兵的英勇首創(chuàng)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革命領導機關被破壞的損失,他們主動相互聯(lián)絡,在1911年10月10日晚發(fā)動了舉世聞名的武昌起義。經(jīng)過奮戰(zhàn),終于贏得了起義的光輝勝利。

  2.中華民國的成立

  中國在歷經(jīng)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之后,終于迎來了“民國”的建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在孫中山的領導下,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和社會改革,頒布了許多有利于發(fā)展經(jīng)濟、資產(chǎn)階級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法令。

  3.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對辛亥革命的偉大的歷史功績的掌握是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作為重點的主要內容: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它不僅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統(tǒng)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而且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

  難點分析

  1.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對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的理解的難點主要在于辛亥革命的歷史局限性:辛亥革命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這次革命對近代亞洲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也產(chǎn)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辛亥革命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權利,它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后來無論是袁世凱復辟帝制,還是張勛復辟,都遭到全國人民的`唾棄,沒有逃出失敗的下場。

  然而,從本質上講,它又是一次失敗的革命。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更為重要的是,這場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2.南京臨時政府對待帝國主義的政策和態(tài)度

  限于認識能力,學生不易理解該政權的對外政策及其與辛亥革命的反帝性質之間的關系。作為資產(chǎn)階級的革命政權,南京臨時政府在對外政策方面表現(xiàn)得十分軟弱。它不敢正面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主張,甚至還不惜以承認清政府與帝國主義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繼續(xù)有效和保護列強在華的各種權利、利益等為條件,尋求帝國主義的承認與支持。盡管如此,由于革命黨人致力于推翻“洋人的朝廷”,所以,南京臨時政策仍不失為一個資產(chǎn)階級的革命政權,辛亥革命不失為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教師應使學生認識到:南京臨時政府的上述對外政策是中國的民族資產(chǎn)階級軟弱性、妥協(xié)性的典型表現(xiàn),也是由當時的客觀條件決定的。

  教法建議

  關于“中華民國的成立”

  教師應講清基本歷史要素,時間:1912年1月1日;地點:南京;國旗:五色旗(紅黃蘭白黑——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公元紀年(1912為中華民國元年):成立臨時參議院。

  重點講解中華民國的性質是以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為主體的革命政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南京臨時政府的人員構成、從南京臨時政府采取的革命措施以及頒布了具有資產(chǎn)階級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三個方面來分析。同時指出,革命政府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

  關于“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建議教師邊設問,邊講述:首先,關于辛亥革命性質: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確定革命性質的標準:由哪個階級領導?推翻哪個階級的統(tǒng)治?建立哪個階級的專政?其次,關于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可根據(jù)教材內容分析,從三個方面:國內政權和政治體制的變化;人民的權力和觀念;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可以適當提示其對國際社會的影響。最后指出辛亥革命的教訓:辛亥革命的失敗不僅體現(xiàn)在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更主要地表現(xiàn)在它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務,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并沒有改變。進而說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的方案是行不通的。

  關于“南京臨時政府對待帝國主義的政策和態(tài)度”

  教師可以補充指出:革命黨人所采取的措施中的局限性:沒有提出明確的反帝斗爭,在《告各友邦書》中,承認清政府與帝國主義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繼續(xù)有效。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的成立,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教學難點: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可設問:有一個人被稱為:(1)中國國民黨"國父";(2)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3)20世紀中國三大偉人之一。你知道他是誰嗎?教師指出:孫中山領導了中國近代史上偉大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和掌握有關孫中山創(chuàng)辦興中會,同盟會、三民主義,武昌起義等歷史基礎知識。

  2.過程與方法:通過看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通過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搜集資料以及從資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認識到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激發(fā)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和不斷進取意識。

  教學重點:

  同盟會的建立以及革命綱領;辛亥革命的意義。

  教學難點:

  辛亥革命的意義。

  導入新課:

  用多媒體顯示孫中山畫像,學生介紹孫中山是怎樣走上革命道路的?

  講授新課:

  一)組織準備和發(fā)展——孫中山創(chuàng)建革命黨

  1、用媒體展示《興中會成立簡表》,指出興中會成立的時間、地點、創(chuàng)建人、革命綱領以及性質,并指導學生看《興中會會員在檀香山秘密宣誓地點》,讓學生想象宣誓場景。教師強調:興中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已經(jīng)形成,統(tǒng)一的資產(chǎn)階級政黨必然建立。

  2、同盟會的建立:首先要求學生閱讀課本內容,參照《興中會成立簡表》自己設計《同盟會成立簡表》;學生完成后,教師強調,同盟會的成立是中國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有了統(tǒng)一的領導政黨,推動了全國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并提出孫中山在同盟會機關刊物《民報》上,把同盟會的綱領闡述為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進行活動與探究:

  (1)如何理解“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和“三民主義”的關系?(提示學生結合第37頁小字內容分析)

 。2)(媒體展示相關圖片)探究課文第37頁的“動腦筋”的問題。

  二)革命高潮——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的成立

  武昌起義:

  多媒體展示武昌起義的形勢圖、教師根據(jù)形勢圖簡要講述武昌起義經(jīng)過:(不展開講解)武昌→武漢三鎮(zhèn)→(湖北軍政府)→全國(清朝土崩瓦解)

  中華民國的成立:

  多媒體展示圖片資料。學生掌握中華民國成立的時間、地點 和領導人

  設問:

  1、中華民國是什么性質的政權?(資產(chǎn)階級民主政權);

  2、魯訊的作品《紀念劉和珍君》中提到“民國十五年”,你知道是哪一年嗎?(來了解民國紀年法)

  三)革命結局——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的果實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袁世凱出賣維新派等劣跡。并結合視頻材料和查詢資料,進行討論分析:袁世凱作為一個反動人物,為什么可以竊取革命的果實呢?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總結袁世凱竊取革命成果的原因。(多媒體展示結論)

  四)辛亥革命的意義

  指導學生歸納辛亥革命的結果,然后,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辛亥革命的目標和結果”,要求學生對比辛亥革命的`目標和結果進行分析,找出革命已完成的目標和未完成的目標。進行討論探究:“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辛亥革命成功的一面和失敗的一面”,并做進一步的分析說明。

  課堂小結:

  利用媒體展示本課的知識結構,教師簡單概括。

【辛亥革命教案】相關文章:

《辛亥革命》的課堂教案設計06-09

高中教案教案01-25

教案小班教案小魚美術教案03-11

中班教案家教案07-07

音樂教案大班教案06-20

回聲教案教學教案04-06

識字教案大班教案07-17

師說教案教案03-24

高中教案:《緒論》教案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