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自學考試《檔案文獻編纂學》專項試題:論述題
論述題是自考《檔案文獻編纂學》必考題型之一,為幫助考生們更好地復習這部分內容,以下是百分網小編搜索整理的一份自學考試《檔案文獻編纂學》專項試題:論述題,供參考練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xù)關注我們應屆畢業(yè)生考試網!
1. 論述檔案文獻的信息特征
(1)檔案文獻的信息內涵
檔案文獻的信息內涵,是既逝性欲啟迪性的統(tǒng)一。檔案文獻中記載的信息內容,皆是既逝的歷史,它具體、集中、深刻、真實地反映了某一歷史事實,其內容比較清楚滴記錄了歷史事件的客觀過程。
(2)檔案文獻的信息形態(tài)
檔案文獻的信息形態(tài),是具體性欲抽象思辨的統(tǒng)一。檔案文獻的內容,既有真實、具體的歷史形象,如人物、事物、事件的客觀記載,又有理論說教的抽象概念,檔案文獻中反映的都是歷史舞臺上的真實形象,不少作家的虛構;檔案文獻中記錄的歷史現(xiàn)象也融進了抽象思辨的理論,但又不同于純思辨的哲學概括。
(3)檔案文獻的信息聯(lián)系
檔案文獻的信息聯(lián)系,是基礎性欲綜合性的統(tǒng)一。凡大規(guī)模地、系統(tǒng)地進行歷史研究,都需要在大量的、經過科學整理的檔案文獻基礎上展開,檔案文獻是為一切科學研究大基礎和準備條件的,它們具備的信息聯(lián)系具有明顯的基礎性者特點。檔案文獻本身又綜合了其他相關學科知識,它們之間存在著廣闊的交叉地帶。
(4)檔案文獻的信息需求
檔案文獻的信息需求,是普遍性欲層次性的統(tǒng)一。人們對檔案文獻的信息需求具有普遍性。從意識形態(tài)到經濟建設的各行各業(yè),無一例外多建立在檔案文獻的基礎上,全社會對檔案文獻的需求是普遍的。從人們的社會地位、從事職業(yè)、知識水平、工作需要既個人興趣的不同,對檔案文獻的信息需求也不同,具有層次性。
2. 編纂選題的依據(jù)?
(1)物質因素
a.了解有關檔案的數(shù)量
b.掌握有關檔案的價值
c.熟悉檔案的保藏情況
(2)社會因素
a.實際工作需要
b.學術研究的需要,
c.綜合需要,即多種實際工作需要或多個門類的學術研究需要互相融合在一起。
(3)主觀因素
a.盡量選擇編纂者熟悉的專題作為匯編題目
b.和有關專家合作編纂
c.編前研究
3. 查找檔案文獻的方法?
(一)對檔案部門內保存檔案的查找
1.查找直接檔案全宗(或類別)
2.查找間接檔案全宗(或類別)
(1)查找收文單位的檔案全宗
(2)查找偶然或片段的記載
3.根據(jù)編纂題目的時間斷限查找檔案文獻
4.根據(jù)編纂題目涉及的人物查找檔案文獻
(1)根據(jù)檔案文獻作者的線索查找
(2)根據(jù)編纂題目內容涉及的人物查找
(3)根據(jù)檔案文獻受文者的線索查找
5.查找不同種類的檔案文獻
(二)對檔案部門外檔案文獻的查找
1.從圖書館,博物館等單位查找檔案文獻
2.對散落在社會上的檔案文獻的查找
3.從新舊著述中查找所需檔案文獻
(三)充分利用各種檢索工具
1.到檔案館查找檔案文獻,要熟悉和利用檔案館介紹、全宗介紹、案卷目錄、各種專題目錄、檔案存放地點索引、人名索引和專題索引等檢索工具。
2.查找其他資料,如回憶錄、報刊、雜志等等,則要掌握和利用圖書目錄、報紙索引、期刊介紹等查找和參考工具。
3.查找古代文獻還要熟悉古籍的分類、源流和各種大型叢書、類書的編纂原則和體例,應具備一定的古籍目錄學知識。
(四)“求書八法”的運用
內容:
1.即類以求,指的是按各種文獻所屬的類別查找;
2.旁類以求,指從與所需文獻相關聯(lián)的其他類別去查找材料;
3.因地以求,指根據(jù)文獻與地區(qū)的各種關系去查找材料;
4.因家以求,原指對于古籍文獻,可以根據(jù)它所屬的學派去查找;
5.求之公,原指到官家圖書館查找材料,現(xiàn)在指到公家圖書館、檔案館及資料室查找資料;
6.求之私,指從私人處查找所需材料;
7.因人以求,指根據(jù)文獻的作者或文獻內容所反映的人物去查找有關材料;
8.因代以求,指文獻中反映的人物,事物總是處于一定歷史時期,可以從該時期的檔案資料中查找所需材料。
4. 選材的基本要求
(1)從檔案記載的現(xiàn)象看到問題的本質
第一,檔案中記載的現(xiàn)象是事物本質的自然表露。這就要求編者用現(xiàn)代理論去分析檔案中記載的歷史現(xiàn)象,已選擇所需檔案。
第二,檔案的形成情況十分復雜,有的檔案內容中真相與假象雜糅在一起,這就要求選材時要揭露假象,看到本質。
第三,選材中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過程,往往是一個對本質的認識逐漸深化的過程,需要編者對檔案中的現(xiàn)象反復研究,隨著認識水平的逐步提高,對事物本質的理解也不斷加深,從而正確掌握檔案的史料價值。
(2)選擇與匯編題目有關的典型材料
第一,選擇歷史人物,與人物有關的歷史事件,形成典型材料。
第二,有的檔案的內容較為詳盡、細致地描述了一些歷史事件的具體細節(jié),這亦是另一種類型的典型材料
第三,能夠解決歷史問題的檔案
第四,圍繞一部匯編的題目,應該從各個層面選擇典型材料,選材時,要注意到典型材料的多樣性、相對性及連續(xù)性。
(3)多方位、多角度地選擇不同類型的材料
、僮⒁鈾n案文獻記載事物的不同角度
第一,局部與全局材料的結合選用
第二,“虛”與“實”材料的結合選用
②注意檔案文獻記載事物的不同觀點
、圩⒁馑x檔案內容的完整性
5. ?睂ο蠹俺S玫男?狈栍梅
(1)訛文,亦稱舛文、誤字,即檔案原文中的錯別字。編者在轉錄文件上映保留訛文,以“<>”將正字括于訛文之后。
(2)奪文,亦稱脫文、闕文,即檔案原文中的掉字。編者應在轉錄文件上的原檔掉字位置處,以“[]”將考證出的所掉之字補于括號之中。
(3)衍文,即檔案原文中重疊多余之字。編者應在轉錄件上用“[]”將多余之字括起來。
(4)倒文,指檔案原文中文字前后顛倒。因為倒文也屬于錯字,勾改倒文的符號可以用改正訛文符號“<>”來勾轉恢復其字序
(5)對于檔案原文中污損殘缺之字,以相同數(shù)量之缺字號“□”補在所缺文字處
(6)對有疑問的文字,又難以斷其正誤,可于此字句后加“(?)”以存疑待考
6. 擬制檔案文獻標題的要求
(1)標題結構要合理
檔案文獻標題應該包括作者、內容、受文者、文種、時間、地點六個組成要素。不得少于三個,即文種、內容、時間。
(2)要表明編者態(tài)度
以“中性”為好。有的檔案文獻內容反動,觀點錯誤,反映在標題上,編者應該明確否定。
(3)應體現(xiàn)時代特色
在擬制標題時,只要不影響讀者理解,最好一仍其舊,不用今日詞語代替,以保持該檔案形成時的時代特色,增強其歷史真實感。
(4)要惜字如金
擬制時應注意:其一,盡力使用歷史檔案中原詞匯。其二,不得使用形容詞等文學語言,標題措辭應樸實無華,直截了當。其三,在不影響讀者理解的前提下,標題盡量少用“和”,“的”等虛字。其四,標題用語要高度概括文件內容。
(5)要措辭準確
應做到:
第一,反復研究檔案文獻內容,真正把握其內容實質,在標題中準確反映出檔案文獻內涵。
第二,如果檔案內容較復雜,難以在標題中準確反映,可以僅標示與本文件和匯編題目有關的部分,無關部分不標。
第三,不得使用語意含混、模棱兩可以及不規(guī)范的詞語,防止讀者不得要領,甚至產生錯誤的認識,但要符合文法和詞法。
7. 編排檔案文獻的原則
(1)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檔案文獻之間的最主要的或最基本的聯(lián)系
一般分為“縱”的聯(lián)系和“橫”的聯(lián)系。所謂“縱”的聯(lián)系,是指通過排列檔案文獻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的歷史聯(lián)系。所謂“橫”的聯(lián)系,是指檔案文獻反映出的問題的聯(lián)系、作者的聯(lián)系、通訊者的聯(lián)系、地區(qū)的聯(lián)系和文種的聯(lián)系等等。
(2)要遵守分類的邏輯規(guī)則
第一,應依據(jù)辯證邏輯的原則,對匯編內檔案文獻分類設項。首先,貫徹歷史規(guī)律與邏輯關系統(tǒng)一的原則。其次,正確反映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最后,正確反映歷史事件發(fā)展的因果關系。
第二,要遵守形式邏輯的劃分原則。首先,同一級類別必須按同一根據(jù)劃分,不能按不同根據(jù)劃分。其次,同一級各類別應當界限明確,不能互相交叉、包括或從屬。再次,層次較多的分類,應按類級的從屬關系逐級劃分,防止層次混亂或越級劃分。最后,匯編中所屬類、項名稱的內涵或外延,應與該類、項內所包括的檔案文獻的范圍相符,即類名的概括不能大于或小于該類檔案文獻的內容范圍。
(3)要體現(xiàn)一定的思想性
8. 檔案文獻的科學歸類
第一,要注意檔案文獻的內容與所屬類別的內在聯(lián)系。
第二,要分清檔案文獻內容的主次。
第三,如果文件屬于全面的、綜合的、概述性的,不宜歸入匯編中的某個具體的、局部的類、項,則可在各類、項之前設綜合性的類項以歸屬之。
第四,匯編選錄的文件中,如果有以下情況,可作附錄處理。
其一,不直接屬于本專題收錄范圍而又與本專題有一定聯(lián)系的、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檔案文獻,如果收入匯編,應作為附錄處理。
其二,匯編文集時,如果將不屬于作者直接形成的而與作者在文件中所論問題有密切關系的文件收入匯編,應作為附錄處理。
其三,匯編中主要收錄正面文件,其中也包含少量反面文件,可將反面文件作為附錄處理。
其四,匯編中收錄的材料主要是檔案文獻,為了闡明問題的需要,也收錄少部分圖書文獻或報刊資料等,這些不屬于檔案文件性質的材料也可作為附錄處理。
9. 加工原則
(1)存真原則:內容和文字高度一致
(2)求實原則:遵守實事求是原則。
(3)慎改原則:沒有把握,改無確據(jù),可改可不改的文字,則一律不該。
(4)標準原則:改動之處以加工符號或文字標示說明。
上述加工的四種原則,是檔案文獻的可據(jù)性和可讀性得以實現(xiàn)的重要保障,只有按上述原則加工,才能達到加工的目的。上述四項原則并非互無聯(lián)系,更不是互相矛盾的,而是辯證的統(tǒng)一。簡而言之,編纂公布檔案文獻旨在開拓并向社會提供檔案所記錄的原始信息,因此,首先要注重“存真”;存真不意味著不作任何加工,但加工必須建立在科學研究,即“求實”的基礎上;當加工遇到疑難,無從索解時,不應率意下筆,要慎之又慎,堅持“慎改”;凡有加工改動之處,應講求科學的形式,故要進行“標注”。
最后,作為一項常識性的要求,檔案文獻的加工必須在復制件或抄件上進行,加工時還要注意保護好檔案原件,決不允許冀圖一時便利而直接在檔案原件上加工,并嚴禁在檔案原件上勾畫、圈點、涂改、批注,乃至剪裁、挖補、揉損、浸染、玷污。編纂工作的最大優(yōu)越性,除了方便讀者,就是有利于保護檔案原件,如果在加工時損壞了檔案原件,就違背了編纂檔案文獻的宗旨。
10. 劉向、劉歆的檔案文獻編纂思想
1.備眾本
?北仨殢V收眾本,才能參酌去取,這一方法創(chuàng)始于劉向。劉向校書所用的版本相當多,有來源于官府藏書,也有來源于私人藏書。
2.訂脫誤
訂脫誤,指?弊志渲械拿撟趾驼`字。
3.定編章
定編章內容之一,是將同書各本對校,刪除重復。定編章內容之二,是不僅刪除重復,而且還增加佚文。定編章內容之三,是將同一性質之各書,或源出于一人之各書,合而編之為一大書。
4.謹編次
劉向父子校書,刪重補缺,確定篇章后,則是條理次序。其編次謹慎,根據(jù)內容和性質的不同,確定不同的體例機構及篇次、章次。將一書篇目分為內外篇,也是劉向謹編次之一例。
5.定書名
古書多單篇或部分流傳,起初并無定名。劉向所校書中有重復殘缺,重新編次者,皆題之曰《新書》,以別于中秘舊藏及民間藏書。
6.存闕疑
劉向、劉歆父子校理群書,其態(tài)度是及其嚴謹謹慎的。他們對作者、篇章內容往往有所考編,但又本著闕疑精神,不做武斷處理。將一書分為內外篇,外篇所含皆是疑為偽托的篇章,正是闕疑精神的體現(xiàn)。
【自學考試《檔案文獻編纂學》專項試題:論述題】相關文章:
2017自學考試《檔案文獻編纂學》專項試題:簡答題08-13
自學考試《檔案文獻編纂學》測試題及答案07-26
自學考試《檔案文獻編纂學》第七章復習重點04-07
自學考試《檔案文獻編纂學》第五章復習重點03-30
自學考試《檔案文獻編纂學》第三章復習重點05-26
自學考試《檔案文獻編纂學》第八章復習重點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