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洲精品在线观看,窝窝影院午夜看片,久久国产成人午夜av影院宅,午夜91,免费国产人成网站,ts在线视频,欧美激情在线一区

山水田園詩鑒賞

時間:2025-07-14 16:14:57 好文 我要投稿

山水田園詩鑒賞

山水田園詩鑒賞1

  中國的山水田園詩源遠流長,詩人們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遼闊的田野,創(chuàng)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達對現(xiàn)實的不滿,對寧靜悠閑生活的向往。早在《詩經(jīng)》中就有描寫山水田園的詩句,后來至陶淵明全力寫田園詩,是田園詩的第一座豐碑,南朝的謝靈運,謝眺等詩人大量寫山水詩。此后,山水田園便成了詩人們經(jīng)常表現(xiàn)的題材。到了盛唐時代,山水田園詩進入了繁榮時期,出現(xiàn)了以寫山水田園詩為主的詩人群,人們稱之為"山水田園詩派",主要代表是孟浩然和王維,此外還有儲光羲,常建,祖詠,裴迪等人。盛唐詩人繼承了前代山水田園詩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發(fā)展,其筆下景物不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的語言傳田園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風物中融入詩人的感情,即景會心,渾然天成。

山水田園詩鑒賞

  山水田園詩的盛行有它的社會基礎(chǔ)和思想基礎(chǔ)。唐代開元,天寶年間,經(jīng)濟空前繁榮,社會安定,南北統(tǒng)一,給人們提供了怡情山水的物質(zhì)條件,使人們能四處游覽,對自然美的鑒賞能力也不斷提高,漫游之風在文人中間吹開。另外,隱逸之風在唐代也很盛行,唐代士人把隱居待仕當作與應舉求官并行的政治道路,而隱士的生活正是與山水田園分不開的加上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矛盾斗爭,使得一些文人身在官場而心存江湖,向往到山水田園中蕩滌污濁,平息紛爭,求得安寧。這些構(gòu)成了山水田園詩流行的基礎(chǔ)。

  鑒賞山水田園詩可重點從以下兩方面把握:

  一,體味詩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意境是詩的核心,意境的把握是詩的形象的深層理解和感悟。中國古典詩詞最常用的藝術(shù)手法就是通過形象或描寫的景物來抒發(fā)感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自然景物一經(jīng)詩人攝人筆端,就必然會帶上詩人的感情色彩,為表達詩人的特定感情服務,從而使詩歌產(chǎn)生意境。體味詩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詩中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什么樣的生活畫面,畫面組合所表現(xiàn)的情境氛圍,或恬淡寧謐,或清新淡雅,或明麗絢爛,或雄渾壯麗,從而把握詩歌的感情,或是熱愛自然鐘情于山水,或是淡泊寧靜,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的情懷,或是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對隱逸生活的向往,或是復返自然后的一種寧靜閑適的生活情趣等。

  鑒賞示例一:

  村夜

  自居易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兩句寫景,信手拈來,氣氛淡雅凄清,給人寂寞蕭條之感,從側(cè)面反映出詩人的孤獨寂寞的感情,寓情于景,而非直接抒情。寂寞的詩人"獨出門前望野田",似乎想憑此排解煩悶,"月明養(yǎng)麥花如雪",寫景轉(zhuǎn)為輕快明麗,詩人的心情肯定也立即欣慰。

  全詩前后的`寫景,色調(diào)氣氛不同,形成鮮明的對比。詩人巧妙地借助景物色調(diào)的變化,反映出詩人情緒的微妙變化。轉(zhuǎn)換靈活自如,不著痕跡,樸實無華,渾然天成。

  鑒賞示例二: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王維

  寒山轉(zhuǎn)蒼翠,秋水日潺瑗。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這是一首詩,畫,音樂完美結(jié)合的五律。首聯(lián)和頸聯(lián)寫景,描繪輞川附近山水田園的深秋暮色,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煙等富有季節(jié)和時間特征的景物,構(gòu)成一幅和諧靜謐的山水田園風景畫。

  但這風景并非單純的孤立的客觀存在,而是在畫人的眼里,人在畫圖中,一景一物都經(jīng)過詩人主觀的過濾而帶上了感情色彩。頷聯(lián)和尾聯(lián)寫人,刻畫詩人和裴迪兩個隱士的形象,柴門之外,倚杖臨風,聽晚樹鳴蟬,寒山泉水,看渡頭落日,墟里孤煙,神態(tài)安逸,閑情瀟灑,既賞佳景,更遇良朋,輞川閑居之樂,至于此極啊!風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體,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抒寫詩人的閑居之樂和對友人的真切情誼。

  二,分析詩歌描寫景物的手法

  山水田園詩一般通過寫景來抒情,所以要善于分析詩歌描寫景物的方法,才能準確把握所寫景物的特點,從而把握詩歌的感情。山水田園詩寫景的方法很多,要留意作者觀察景物和描寫景物的角度,如高,低,遠,近,要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寫景物的具體方法,常見描寫手法有側(cè)面描寫,動靜結(jié)合,以動襯靜,以明襯暗,渲染,白描等。

  側(cè)面描寫,是指通過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為鮮明突出。例如自居易的《夜雪》:"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詩人從觸覺,視覺,聽覺幾個角度,生動傳神地寫了一場夜雪,全詩寫雪,卻不見一個雪字。

  動靜結(jié)合,是指對景物作動態(tài),靜態(tài)的描寫,兩者相互映襯,構(gòu)成一種情趣。例如杜甫《絕句》中的三,四兩句:"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詩人工筆細描銜泥飛燕,靜睡鴛鴦,動靜相間,相映成趣。

  以動襯靜,是指用動態(tài)的景物,喧鬧的聲音來襯托環(huán)境的靜謐,以明襯暗是指用光亮來反襯環(huán)境的幽深。例如王維的《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一,二句以"響"襯"寂",空谷傳音,愈見空山之空,空山人語,愈見空山之寂;三,四句以"明"襯"暗",余暉射入深林的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無邊的幽暗構(gòu)成強烈的對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

  渲染,是指對景物作多方面的濃墨重彩的正面描繪,以突出形象。例如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此詩從形態(tài),聲音的角度對江畔春景進行了非常細微的刻畫,輔之以數(shù)量詞,疊詞,擬聲詞色彩濃麗,聲音喧鬧,渲染出春意鬧的情趣。

山水田園詩鑒賞2

  教學目標:

  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

  1、通過對山水田園詩歌的學習,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初步感知山水田園詩歌所蘊含的魅力,激發(fā)學生欣賞山水田園詩歌的興趣。

  知識和技能:

  1、了解山水田園詩歌的相關(guān)知識;

  2、掌握山水田園詩歌的基本特點。

  方法過程和能力:

  掌握鑒賞山水田園詩歌的一般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山水田園詩歌的能力。

  重點難點把握

  重點:

  1、了解山水田園詩歌的一般特點;

  2、掌握鑒賞山水田園詩歌的一般方法。

  難點:

  學會運用所學到的方法對山水田園詩歌進行鑒賞。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點撥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復習古代詩歌的相關(guān)知識,導入新課。

  二、新課學習:

  1、了解山水田園詩歌。

  什么是山水田園詩歌。

  2、山水田園詩歌初步鑒賞的一般步驟。

  (1)把握山水田園詩歌的'主題。

  ——引導歸納(大家看看所選擇的這些詩歌,把內(nèi)容相同或相近歸類,尋找共同點):

 、倜枥L山川美景,鐘情山水,對寧靜、平和、自由、隱逸生活的向往,抒發(fā)閑適自得的心情;

  ②歌頌勞動生活,反映農(nóng)村生活;

  ③懷才不遇,厭棄官場黑暗,寄情山水田園,表達自己鄙視名利,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賞析山水田園詩歌的寫作技巧。

 、僮⒁庾髡邔懽鞯牧⒆泓c和描寫的角度,如遠、近、高、低、俯、仰的變化;

  ②分析作者所運用的描寫方法,如繪形、繪聲、繪色,感受詩歌形象。

 、壅莆丈剿飯@詩歌常用的一些表現(xiàn)手法,更好地鑒賞詩歌。

  山水田園詩歌往往通過描繪景物來抒發(fā)感情,因此我們必須掌握一些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才能更好地鑒賞詩歌。

  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

  ——引導:學生自己舉例掌握。

  A、借景抒情。

  B、寓情于景。

  C、虛實結(jié)合(相生)。

  D、動靜結(jié)合或以動(聲)襯靜。

  E、白描……

 。3)品味詩歌的語言特點。

  說到山水田園詩歌的語言特點,常用的術(shù)語有:

  清新(純樸)自然、情趣盎然、閑適恬淡、高雅含蓄、意境清遠……

 。4)領(lǐng)會詩歌表現(xiàn)出的詩人的情感。

  詩人的情感和詩歌所要表達的主題緊緊相連,我們對作者的身世,當時的時代背景要有一定的了解,才可能準確地領(lǐng)會詩中所表現(xiàn)出的情感。

  3、課堂小結(jié)。

  三、作業(yè):

  任選材料中的一首山水田園詩歌,運用我們這節(jié)課所學的鑒賞方法,寫一篇300字左右的鑒賞小文章。

山水田園詩鑒賞3

  教學目標:

  1、把握三水田園詩的特征

  2、熟悉和體會這類詩的意象及相應的思想感情,分析其常用表達技巧

  3、學習此類詩歌鑒賞的題型及方法

  4、接受古代詩詞美的熏陶,提高相應的藝術(shù)鑒賞水平

  教學過程

  一、山水田園詩的特點及代表詩人

  所謂的山水詩,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詩歌;所謂田園詩是指歌詠田園生活的詩歌,大多以農(nóng)村的景物和農(nóng)民、牧人、漁父等的勞動為題材。中國山水田園詩淵源流長,詩人們以自然山水或農(nóng)村自然景物、田園生活為吟詠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創(chuàng)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達對現(xiàn)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園詩屬于寫景詩的范疇,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亦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山,南朝的謝靈運是山水詩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主要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到了盛唐時代,我國山水田園詩進入了繁榮時期。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將山水與田園二者結(jié)合得更緊密了。二是形神兼?zhèn)洌镂移鹾。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nèi)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盛唐詩人繼承了前代山水田園詩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發(fā)展,其筆下景物不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語言傳田園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風物中融入詩人的感情,即景會心,渾然天成。

  二、中學課本中的部分山水田園詩鑒賞題例。

  渭川田家

  王維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此詩的核心字是什么?圍繞這個字共寫了幾幅畫面?

  答:核心字是“歸”字(也可說是“羨”)。圍繞“歸”字寫了五幅畫面: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野雞喚伴侶、蠶兒造窩、農(nóng)夫絮語。

  清平樂.村居[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溪頭臥剝蓮蓬”中“臥”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譽(一字用得恰到好處,給全句或全詞增輝)。你同意此說嗎?為什么?

  答案:“臥”字確實使用最妙,它把小兒躺在溪邊剝蓮蓬吃的天真、活潑、頑皮的勁兒,和盤托出,躍然紙上,從而使人物形象鮮明,意境耐人尋味。如不同意此種說法,但能夠自圓其說,可根據(jù)具體情況考慮給分。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選一)[王安石]

  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①送青來。

  【注】①排闥(tà):闖進門來。闥,小門。

  “兩山排闥送青來”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結(jié)合全詩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案:該句使用了擬人的手法。寫開門見“山”,“兩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蒼翠的山色“送”進門來(點明擬人具體內(nèi)容);o為動,化無情為有情,賦予山以靈性,生動地寫出了田園風光的盎然生機。寫出了詩人身處其間的愉悅,表現(xiàn)了詩人對這種美好的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

  次北固山下(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俦驹姷木拔锩鑼懞芫剩_到了一字傳神的水平,詩的頷聯(lián)中的“闊”表現(xiàn)出一幅怎樣的情景?

  “闊”表現(xiàn)長江水波激蕩,春潮涌流,江水幾與岸平,顯得江面廣闊浩渺!伴煛弊旨葘懗隽私畡荩謱懗隽舜禾煲训,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濃的景象。

 、诒驹姷念i聯(lián)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既描繪出了景物的特點,同時又傳達出了詩人怎樣的思想?

  運用擬人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希望和樂觀、積極,向上的思想情感。

  絕句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分析:詩里寫黃鸝近景,白鷺遠景,千秋雪遠景,萬里船近景。上聯(lián)黃、翠、白、青,用了四種顏色,色彩鮮明。這樣,就景物的遠近和各種色彩構(gòu)成畫面。千秋雪顯得時間的永恒,萬里船顯得空間的廣闊。畫面色彩的豐富鮮明,境界的闊大,不僅給人以畫面美感,更促人深遠的聯(lián)想。同時表現(xiàn)了作者開朗坦蕩的心境.

  三、鑒賞山水田園詩,要注意從以下幾個角度去掌握。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把握詩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楓葉”、“荻花”、“秋”三個意象不光點明了景物、時節(jié),還通過這三個意象特有的屬性渲染了送別時的環(huán)境氛圍和詩人憂傷的情緒。古詩意象往往寓繁于簡,寓萬于一,以高度濃縮的藝術(shù)形象誘發(fā)想象,產(chǎn)生奇特的審美效果。(參見《名師伴你行》277頁《古詩中常見的意象》。)

  2.體味詩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過描寫景物來抒發(fā)感情,是中國古典詩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園詩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經(jīng)詩人攝入筆端,就必然帶上詩人的感情色彩,為表達詩的特定情感服務。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本褪且皇兹谇槿刖,景中含情的好詩。煙花含愁,孤帆載憾,天際碧水帶走詩人的無盡思念。詩人的惜別之情,從每一個畫面中滲透出來。

  3.領(lǐng)會詩人寫景所表現(xiàn)的情感。

  一般的寫景詩,字里行間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純粹是寫景的山水小詩,就不那么好理解了。這就要求我們對作者的身世,當時的時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論世,才可能準確地領(lǐng)會詩人寫景所表現(xiàn)出的情感。這里牽涉到一個感情寄托的問題,分析詩歌,應認真判斷感情寄托的深淺,切忌隨意撥高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

  4.分析詩歌的寫作技巧和語言特色。

  山水田園詩寫景的方法很多,鑒賞時應主要注意寫景的常見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觀察景物的立足點和描寫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變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寫景物的方法,如繪形、繪聲、繪色!皝y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說明描寫景物的技巧,如虛實結(jié)合(“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以動襯靜(“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明、暗對比(“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以小見大(“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粗筆勾勒和細部描繪相結(jié)合,(也叫點面結(jié)合)(“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與“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比興手法的運用。

  語言運用方面,既要學會欣賞像盛唐詩人所描寫的.雄渾壯麗的景象,如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又要善于體會詩人細致入微的觀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四、山水田園詩鑒賞演練

 。ㄒ唬、分析下列詩句中運用的主要藝術(shù)手法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王倫》)

  2、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fā)帝城》)

  3、花間一壺灑,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李白《月下獨酌》)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珮寶璐, 屈原《涉江》

  6、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李賀《李憑箜篌引》)

  7、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

  8、江月去人只數(shù)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lián)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杜甫《漫成一首》)

  9、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0、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此畺|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劉禹錫《石頭城》)

  附答案:

  1、桃花潭水之深“不及”汪倫情誼之厚,從而襯托了汪倫深厚的情感;另外,用潭水和情誼相比,變無形的情感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2、“彩云間”用夸張的手法突出白帝城地勢之高,為后面舟行之速、行期之短作鋪墊!扒Ю铩焙汀耙蝗铡币钥臻g之遠和時間之短作懸殊對比,表現(xiàn)舟行之迅速,心情之愉快(作者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半道遇赦)。

  3、通過想象,用擬人的手法,把天邊之月和月下身影,連同自己,化為三人,且歌且舞,表面自得其樂,實則無限孤獨與凄涼。

  4、“國破”與“山河在”,“城春”與“草木深”,亦即國家破亡與山河依舊,城春之明媚與景象之荒蕪,兩相對照,加深了情感。另外,“國破”的頹壁殘垣與富有生氣的“城春”對比強烈,從而表現(xiàn)了作者對國破家亡的無限痛惜之感。

  5、用“奇服”象征自己高潔的品行和崇高的理想。

  6、用夸張的手法描寫李憑箜篌曲的藝術(shù)效果,從而烘托了李憑彈奏箜篌的高超技藝。

  7、畫面描寫注意到近與遠、高與低、聲與色、動與靜的搭配,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傳達出無比歡快的感情。

  8、用“跳魚”的“撥剌鳴”襯托江面的寧謐安靜,以動破靜,愈見其靜。

  9、寫思親,從側(cè)面設(shè)想對方對方如何思念自己,表現(xiàn)自己的思念之情,曲折有致。

  10、把對金陵城的昔勝今衰的感慨寄托在“曾經(jīng)照古人”的“舊時月”之上,用月來見證古今的變遷,人世的滄桑。

  (二)實戰(zhàn)仿真演練題

  1、南鄉(xiāng)子[唐·李珣]

  煙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鷓鴣啼。

  遠客扁舟臨野渡,思鄉(xiāng)處,潮退水平春色暮。

 、龠@首詞所要表現(xiàn)的主旨是__________。(2分)②詞的前三句主要是寫景,請簡述寫景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③"思鄉(xiāng)處,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詞中的含義和作用是什么?請作簡要回答。(2分)

  答案:①離愁別恨(或思鄉(xiāng)之愁,或離恨)(2)②借景抒情,用煙、雨、落花以及鷓鴣的叫聲來渲染出思鄉(xiāng)之情("景"1分,"作用"1)③潮退了,天晚了,思鄉(xiāng)而不得歸鄉(xiāng),更突出強化了思鄉(xiāng)之情(2分,含義與作用各1分)

  2、題李凝幽居(賈島)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注:李凝是一個隱士)

 。1)“僧敲月下門”句與名句“鳥鳴山更幽”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們在表現(xiàn)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點?

  以動襯靜

 。2)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生活情趣?

  向往悠閑舒適的隱居生活

  3、滁州西澗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夜渡無人舟自橫。

 。1)詩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對澗邊草的什么情感?最能體現(xiàn)這一情感的是哪個字?

  情感:喜愛體現(xiàn)情感的字是:憐

 。2)后兩句歷來為人們稱道,這兩句描繪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又創(chuàng)設(shè)出一種怎樣的意境?表達出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意象:春潮、雨、野渡、舟自橫

  意境詩人通過這些意象,創(chuàng)設(shè)出一種孤寂、閑適的意境

  感情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3)這首詩用了什么手法?表現(xiàn)出詩人怎樣的情懷?

  答:這首詩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認為運用了比興的手法。詩的前兩句寫自己獨愛自甘寂寞的澗邊幽草,卻無意于黃鶯,表現(xiàn)出詩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無人,水急舟橫的景象里,蘊涵著一種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而憂傷的情懷。

  4、慶全庵桃花(謝枋得)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

  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圩ⅲ葜x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隱居,多次堅拒元朝征召。

 。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

  答:①首句化用《桃花源記》原意②首先表示年復一年,時間推移;其次具有強化感情的作用。

 。2)請簡要分析“桃花”在全詩中的作用。

  答: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將隱居山間的眼前現(xiàn)實(實)和陶淵明筆下的理想世界(虛)巧妙地結(jié)合了起來。②作者借寫隱居之地桃花開放之景,表達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③作者希望“花飛莫遣隨流水,”曲折表現(xiàn)了隱居絕仕之意。(第①點可緊扣詩題來答,第②點可緊扣第二句詩來答,第③點可緊扣最后兩句詩及詩后注釋來答)

  5、如夢令

  嚴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

  別是東風情味。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1)這首宋詞用了一個著名典故,它出自誰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這首宋詞抒寫的是什么事物?

 。2)請就這首宋詞表達的感情和運用的寫法談談你的看法。

  答:(1)“人在武陵微醉”—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晉代文學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由此可知這道宋詞抒寫的是桃花。

 。2)這首宋詞表達了心地高潔、凌越世俗的感情。這首詞以物況人,“白白與紅紅”一樹花分紅、白兩色,高標逸韻,獨特別致,作者正是以這“別是東風情味”的紅白桃花自況。這首詞還用了映襯對比寫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紅既映襯又對比,贊美了紅白桃花獨標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ㄈ┫嚓P(guān)鏈接題:《名師伴你行》《中學語文學習辭典》中的山水田園詩詞鑒賞題

 。ㄗ赃x)

  五、你對詩歌鑒賞感覺有什么問題,對老師這方面的教學有什么建議,請寫在這兒。謝謝。

  附:山水田園詩相關(guān)鑒賞概念理解

  世間萬物都是相互聯(lián)系,彼此影響的;都處于運動、變化發(fā)展之中;即便是同一事物,在同一時間,由于觀察角度的不同,也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形態(tài)。因此,我們在描寫景物時,為了避免其單調(diào),就應該結(jié)合各種手法,對景物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描寫。

  (一)、動靜結(jié)合

  在寫景狀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寫動態(tài)或靜態(tài),往往不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將動態(tài)描寫與靜態(tài)描寫結(jié)合起來,以靜寫動,以動襯靜,則會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藝術(shù)形象。

  王維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這樣的例子:“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鼻耙痪鋵懮缴弦粔m不染的松樹,皎潔的月光,以及月光穿過樹葉的縫隙在林間留下班駁的影子,都給人以明凈清幽的感受——這是通過靜態(tài)描寫來突出山中的靜謐。第二句寫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勢增大,從石上流過,淙淙有聲——這是動態(tài)描寫,以動襯靜,更反襯出山中的寧靜。

 。ǘ、點面結(jié)合

  萬事萬物都是彼此相互聯(lián)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寫的景物也一樣,它們總是和周圍的景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因此,我們在寫景狀物時,不能孤立地靜止地寫主體物,還必須寫主體物周圍的聯(lián)系物,點面結(jié)合,烘云托月,使主體形象更豐滿,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運用了點面結(jié)合的方式!八蝮椅獭痹诋嬅嫔巷@得比較小,但處在非常顯眼的位置,是詩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屬于點的描繪;前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屬于面的鋪陳,詩句從“鳥飛絕”、從“人蹤滅”寫盡了人物處境的苦寒與孤寂,并在“山”“徑”前冠之以數(shù)量詞“千”“萬”,對突出人物堅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三)、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

  景物描寫可以從正面入手,直接描寫景物的特點,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用側(cè)面描寫的手法,通過對其它事物的描寫,來揭示該事物的特點,而且還能提供給讀者豐富的想象空間。兩種方法結(jié)合運用,可以使被描寫的景物的特點,更加鮮明更加突出。

  (四)、遠近高低相結(jié)合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笨赐痪拔,觀察者所處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視,仰視,遠眺,近看,視覺形象會呈現(xiàn)千姿百態(tài),變化萬千。從不同角度描寫,會使讀者對所描寫的景物產(chǎn)生更加全面的認識,獲得更完美的感受。

  總之,景物描寫,只有不拘一格,不一而足,多角度,全方位地進行觀察,詳盡描摹,才能塑造出生動活潑的藝術(shù)形象。

  (五)、表達方式: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詩人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fā)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fā),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guān)、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詩人借以抒情的對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頑強抗爭,盡情抒發(fā)對自然規(guī)律不可抗拒。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這些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抒發(fā)感情,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景之中包含著對春雨的喜悅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場景描寫之中,寄寓著詩人的離愁別恨。

  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如唐代謝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鄙下(lián)以“紅葉青山”這樣亮麗詩意的景色,反襯詩人離愁別恨。《姜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詩人寫詩來表達他的思想情感。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需要寫景——自然界的或周圍的景,來引起情,把情感傳達給讀者。情與景的處理很重要,如果處理得恰當,他就會激起讀者的感情,使讀者與他發(fā)生共鳴。這樣的詩就寫得好,能動人。

  情與景的處理不單是詩歌的問題。其他的藝術(shù),則小說、戲劇、電影、繪畫,也有這個問題。一般是情與景配合。拿電影來說,情與景配合的例子如:當災禍將發(fā)生時,電影中常使我們看到雷電和暴風雨,為觀眾作心理準備,預感未來的災禍。當電影中男女二人熱戀,或夫婦新婚,他們會在公園里散步,天氣晴朗,春暖花開,一片令人歡喜的景色。這樣的情景配合,在電影或其他藝術(shù)中與寫詩時相類似。這叫做“情景陪襯”或“情景交融”。

  在中國與西洋的詩歌中,都可找到詩人成功地處理情與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

  先以中國詩為例:

  下面兩首詞都是情與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漁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當時范仲淹被派經(jīng)略延安,鎮(zhèn)守邊陲,防御西夏。這首詞是他切身的體會。時間是秋天,地點是塞下,具體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將軍和征夫。他們離家萬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飛,聽到悲哀的笳聲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飲濁酒,愁不能寐。詞中所寫的悲涼凄愴的景象,充分配合當時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讀者體會到這些在邊疆衛(wèi)戍的人的情懷。

  另看一首寫樂景的詞:

  《風人松(題酒肆)》(宋)俞國寶

  一春長費買花錢,日日醉湖邊。玉驄慣識西湖路,驕嘶過沽酒樓前。紅杏香中歌舞,綠楊影里秋千。暖風十里麗人天,花壓鬢云偏。畫船載得春歸去,余情付湖水湖煙。明日重扶殘醉,來尋陌上花鈿。

  這里寫春光明媚時,在杏花和綠楊中,游玩的人帶了坐船游,飲酒,歌舞。使讀者充分感覺到春游的愉喜。

  也可以用歡樂的景象襯托人的哀傷。

  華茲華斯在《兩個四月的早上》這首詩里講他和他的朋友馬修在四月的一個早上一同到LU里去玩。那天是大好春光,艷陽普照,芳草和流水使人歡喜,但是馬修停下來嘆息。華茲華斯覺得在春光明媚的時刻到野外散步很愉快,問馬修為什么嘆息。馬修盯著東邊的山頂看,然后說,這么好的天氣,這仫美的云彩,使他回憶起整整三十年前的一天來。三十年舊,天氣和現(xiàn)在一樣好,云彩和現(xiàn)在一樣美,他拿了釣竿,陽教堂墓地,到他女兒的墳頭去看看。他女兒愛瑪還不到十九歲,她長得很可愛,全村的人都喜歡她,而且她唱歌唱得象夜鶯一樣好聽。但是她已躺在墓地里。那天馬修看了他女兒的墳墓出來,在墓地一棵紫杉的旁邊,看見一個面頰紅潤的女孩,她眉目秀美,頭發(fā)上還有露水,正挽著一只籃子,輕快地走路。馬修說:我苦痛地嘆息,情不自禁。我對她看了又看,但不想把她當我的親人自己的女兒去世,別人的女兒再好也不能代替。

  詩中哀傷女兒去世,而寫艷陽天,芳草流水和美麗的云彩,這是情景反襯。在大好的春光下回想哀傷的事,增加了他的悲哀。面對著歡樂的景物,詩人覺得愈加悲哀。這是以樂景反襯哀景。

  現(xiàn)在看下面這首七絕《題金陵圖》(唐)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吳;東晉、宋,齊、梁、陳(公元317-589年)。這六個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時間短暫。六朝以奢侈豪華著名。到唐朝時,六朝已經(jīng)過去,其豪華已衰敗,因此唐朝詩人到南京吊古,總是為六朝哀傷感慨。詩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叢生,眼前一片荒涼衰敗的景象,想到六代豪華已似夢幻一樣過去,十分傷感。但是當他來到臺城,看見春光明媚,柳絮飛舞,煙籠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舊這樣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榮華-去不復返,另有一番哀傷。因此這首簡短的詩,兼用情景陪襯與情景反襯這兩種手法來寫。這樣二者并用,加強了詩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2、虛與實:在詩歌欣賞中,虛與實是相對的,如書上所言,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有據(jù)為實,假托為虛;客觀為實,主觀為虛;具體為實,隱者為虛;有行為實,徒言為虛;當前為實,未來是虛;已知為實,未知為虛等等。

  首先,介紹一下詩歌中的“虛”。

  在中國畫的傳統(tǒng)技法中,虛,是指圖畫中筆畫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給人以想象的空間,讓人回味無窮。詩畫同理,詩歌借鑒了中國畫的這種方法。詩歌的“虛”,是指直覺中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從字里行間體味出那些虛象和空靈的境界。具體說來,詩歌中的“虛”包括以下三類:

 。1)、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詩人往往借助這類虛無的境界來反襯現(xiàn)實。這就叫以虛象顯實境。例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仙境就是一個虛象。詩云:“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繪了一幅美好的圖景,圖景的美好反襯出現(xiàn)實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這類虛景是作者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或歷史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景象,但是現(xiàn)時卻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句中“故國”的“雕欄玉砌”存在,但此時并不在眼前,也是虛象。作者將“雕欄玉砌”與“朱顏”對照著寫,頗有故國凄涼,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云:“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痹佻F(xiàn)了火燒赤壁這一史實。顯然不是發(fā)生在眼前,故也是虛景。

 。3)、設(shè)想的未來之境。這類虛境是還沒有發(fā)生的,它表現(xiàn)的情將一直延伸到未來而不斷絕。故寫愁,將倍增其愁;寫樂將倍增其樂。例如柳永《雨霖鈴》中云:“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設(shè)想的別后的景物:一舟離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柳梢。在《西廂記·長亭送別》中崔鶯鶯送別張生唱詞很多是設(shè)想的未來之境。今夜中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再看看詩歌中的“實”。

  在中國畫中,實是指圖畫中筆畫細致豐富的地方。而在詩歌中,“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例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黑暗現(xiàn)實;《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上闕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寫赤壁險峻的形勢;《雨霖鈴》中上闕所寫的兩人分別的情形,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钡。

  “虛實相生”是指虛與實二者之間互相聯(lián)系,互相滲透與互相轉(zhuǎn)化,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從而大大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趣味。

  虛景和實景的關(guān)系,有時是相反相成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揚州慢》中的虛景是指“春風十里”,寫往日揚州城十里長街的繁榮景象;實景是“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由這一虛一實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虛景和實景的關(guān)系,有時則是相輔相成形成渲染烘托,從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歐陽修的《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鄙详I寫實,通過初春景象反襯“行人”的離愁別緒。下闕實虛。通過設(shè)“行人”想妻子憑欄遠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來寫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虛實相生,從而將離愁別緒抒發(fā)得淋漓盡致。

【山水田園詩鑒賞】相關(guān)文章:

山水田園詩鑒賞(優(yōu))07-14

山水的作文[經(jīng)典]12-05

形容山水的詞語04-05

寄情山水作文04-23

家鄉(xiāng)的山水作文04-03

桂林山水02-23

山水磐安作文12-25

文人與山水的作文03-12

“山水之間 ”作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