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兩小兒辯日原文和翻譯優(yōu)秀
原文:
孔子?xùn)|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yuǎn)也!
一兒以日初遠(yuǎn),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孟,此不為遠(yuǎn)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yuǎn)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翻譯:
孔子到東方游歷,路遇兩個小孩兒在爭論。便問他們爭論的緣故。
一個小孩兒說:“我認(rèn)為太陽剛剛升出來的時候離人近,而太陽運行到中午時就離人遠(yuǎn)了!
另一個小孩兒認(rèn)為太陽剛升起時離人遠(yuǎn),而太陽遠(yuǎn)行到中午時離人近。
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時象車的傘蓋一樣大,到了中午時就如同盤子一般小了,這不是遠(yuǎn)的小而近的大嗎?”
另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的,到了中午的時候熱得如同把手伸進熱水中,這不是近的就感覺熱,而遠(yuǎn)的就覺得涼嗎?”
孔子不能判斷誰是誰非。
兩個小孩兒笑著說:“誰說你知識豐富呢?”
注釋:
東游:到東方游說。
辯斗:辯論,爭勝負(fù)。
故:原因,緣故。
以:以為,認(rèn)為。
去:距離。
車蓋:車篷,用來遮陽擋雨。
日中:正午。
及:至,到。
則:就。
盤盂:盛物的器皿。圓者為盤,方者為盂。
為:同“謂”,說。
滄滄涼涼:清涼而略帶寒意。滄滄:寒冷的意思。
探湯:把手伸到熱水里去。湯,熱水。
決:判定。
孰:誰。
汝:你。
知:同“智”智慧。
孰為汝多知乎:誰說你智慧多呢?為,同“謂”,說。
及其日中如探湯:其,它(太陽)
之(本文所有):連詞不譯
作者介紹:
《列子》相傳是戰(zhàn)國時鄭國人列御寇所著。御寇是戰(zhàn)國時期道教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本來是列子(戰(zhàn)國初期鄭國人列御寇)、列子弟子、列子后學(xué)著作的匯編,約在戰(zhàn)國后期成書。秦始皇焚書坑儒,《列子》被禁。漢初崇尚黃老,《列子》得行于世。漢武帝獨尊儒術(shù),罷黜百家,《列子》散落民間。漢成帝求遺書于天下,劉向?qū)ⅰ读凶印肪幊砂似赜趦?nèi)宮秘府。東晉時,張湛撰《列子注》問世,《列子》得以廣泛流傳!读凶印珕枴肥莀列子_所輯注,里面具有許多_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有的人也說是孔子所著,到現(xiàn)在還沒有定論。)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稱“圄寇”“國寇”),戰(zhàn)國前期思想家,是繼老子和莊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鄭國莆田(今河南鄭州)人,與鄭繆公同時。今鄭州市東30里圃田鄉(xiāng)圃田村北有列子祠。其學(xué)本于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后漢班固《藝文志》“道家”部分錄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沖虛經(jīng)》,(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漢書《藝文志》著錄《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從思想內(nèi)容和語言使用上看,可能是今人根據(jù)古代資料編著的。全書共載寓言、神話傳說等134則,題材廣泛,有些頗富教育意義。
【兩小兒辯日原文和翻譯優(yōu)秀】相關(guān)文章:
兩小兒辯日·兩小兒辯斗原文、翻譯04-10
《兩小兒辯日》原文及翻譯06-07
兩小兒辯日原文翻譯04-22
《兩小兒辯日》原文、翻譯04-26
《兩小兒辯日》原文、翻譯常用(7篇)04-17
教學(xué)實錄《兩小兒辯日》05-03
兩小兒辯日教學(xué)實錄03-30
《兩小兒辯日》教學(xué)實錄04-13
兩小兒辯日課堂實錄04-06